據悉十內地醫生將赴伊院執業一年 市民憂難溝通 林哲玄稱語言差異非問題
【有線新聞】醫管局計劃讓內地醫生來港交流,消息指,伊利沙伯醫院是首間試點醫院,十月會有十名內地醫生會執業一年,工作部門會包括深切治療部等。
「大灣區醫生交流計劃」打算引入內地三甲醫院醫生,經「有限度註冊」來港工作,應對醫管局人手不足。據了解,暫定三個月後,十名內地醫生會在伊利沙伯醫院看症,工作部門包括深切治療部。葉先生︰「現在(引入)10名,遲早(引入)100名,香港(醫生)讀的全是英文,醫學名詞全用英文,內地我不清楚用甚麼(語言)讀,英文有沒有這麼好、會否認識藥名。」洪先生︰「可能食物敏感、食番薯敏感,內地醫生也不明白,我們又不知道甚麼是地瓜,普通話我又不懂得說。可能診症完畢,若完全不能溝通、全程說普通話,就迫於無奈轉院。」何先生︰「可能質素較低,未必每名病人都這麼放心。」
有立法會議員相信,引入的都是一些內地資深醫生,認為語言差異不是問題,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我看不到為何內地人英文水平會差過香港人,香港人英文很厲害嗎?事實上不是,病歷又不是很複雜,又不是讓你寫詩,即使不懂得本地慣用術語,寫出來要查也不是困難的事,大學為主會聘請外地來的醫生,教書之餘也會診症,但診症時要有護士或者其他醫生在旁翻譯,這不是更不方便嗎?為何對這種醫生我們沒有意見?」
他說一年交流期足夠讓內地醫生適應,林哲玄︰「當年去美國專科受訓,我去了半年,我的經驗、熟習的時間兩個多星期。人就是人、衞生指標就是衞生指標,用的方式大同小異,若一年都適應不到,根本不可以有能力讀醫科。」
醫管局指計劃是要提升兩地醫生交流,造福病人及醫護人員,正制訂詳細計劃,有詳情會盡快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