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轉一圈|墨西哥初創熱解塑膠變燃料 有科學家憂濫用科技「漂綠」
【有線新聞】回收塑膠並不容易,即使是普通的膠樽都須經過加工及嚴格分類處理,然而未經分類或特殊質料塑膠製品一般只能當成垃圾。
在墨西哥,有初創研發機器高溫密封加熱塑膠,分解成汽油、柴油及煤油等不同燃料,公司表示它們每周可以處理約1.5噸塑膠、生產約1,350公升燃料。使用熱解方法在無氧環境用超高溫加熱,令塑膠的長碳鏈聚合物裂解成包括燃料等較單純的碳氫化合物,加熱和冷卻過程約四小時。
整個過程利用丙烷加熱,當熱解過程開始,機器就會利用生產出來的燃料維持加熱狀態,降解過程的排放污染相對一般焚化塑膠低。機器能將塑膠分解成燃料等有用產品,如普及應用,塑膠廢棄物便不用再當作垃圾,更可成為燃料資源,公司未來期望擴大生產規模,處理更多塑膠廢物。
雖然機器有助解決塑膠污染,但有科學家擔心會變相鼓勵燃燒更多化石燃料,成為另一個污染源,甚至濫用科技為塑膠產業「漂綠」,誤導消費者,結果令塑膠生產變本加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