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低窪路段裝水浸監測系統 積水達0.3米即自動通報 本月下旬開展工程
【有線新聞】政府將在五個低窪行車路段安裝實時監察水浸情況系統,以及早動員清理淤塞渠道及管理交通,預計本月底開始設警示標記。
前年9月世紀黑雨期間,多區都出現嚴重水浸,除了市民被困,有車輛損壞無法行駛。針對這個情況,政府會在五個地點試驗推行「涉水線」系統,包括黃大仙龍翔道、東區柴灣道、觀塘翠屏道等,透過在路段最低點設置「內澇監測器」實時監測水位。
當積水達0.3米或以上,觸及或淹沒「涉水線」,就會即時通報部門派遣應變隊伍檢查及清理淤塞渠道,現場亦會有臨時交通指示,防止車輛駛入水浸路段。運輸署亦會因應交通安排,透過傳媒及手機程式發放消息,有需要時警察會到場協助。而路面亦會添加紅色波浪形的「涉水線」以及加裝水位標尺,提示司機路段水浸情況。
政府發言人說工程成本預計要花70萬元,運作方面就會透過現有人手資源處理。被問到為何不從根本上改善水浸黑點的渠務設施,發言人指,世紀黑雨至今已經實施了超過120項改善措施,包括在柴灣加裝排水泵,亦在黃大仙改善排水口及沙井、安裝更多排水管道,強調「涉水線」系統只是提示性質,呼籲司機在下大雨時要保持安全駕駛,適當評估水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