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兩節日前後山火數目翻倍 人為疏忽成主因 專家教路逃生保命要訣

山火最常發生在秋冬兩季,雖然山火可自然引發,不過有專家指出,香港絕大部分山火罪魁禍首仍是人為疏忽,包括拜山前未有清理雜草、未有在鐵桶內燃燒冥鏹、吸煙等。
雞公嶺一月錄兩宗山火 受災面積等同26個維園
雞公嶺是本港著名的山火黑點,據統計,在2020年至2024年期間,該處平均每年錄得兩宗山火,受影響範圍約110公頃。單是今年1月,雞公嶺已錄得兩宗山火,受災面積達至500公頃,相當於26個維園的面積。有行山人士透露,逢吉鄉一帶幾乎年年失火,除了兩旁有燒焦痕跡、影響空氣外,山火後的土壤變得鬆散,變得危險。

山藝教練Sunny Sir表示,香港的山火多數源於人為疏忽,包括拜山前未有清理雜草、未有在鐵桶內燃燒冥鏹、吸煙等,「唔好睇小煙頭,就算咁細嘅火頭跌落地下,佢一著、風一吹,好快蔓延成個山頭,好多山火都係咁。」天文台過往亦曾經分析數據,發現清明節及重陽節期間發生山火的平均數目,較一般假期高出一倍。
專家教路逃生保命要訣 提醒一重要事項
如果不幸遭遇山火應如何應對?Sunny Sir表示,首先要冷靜觀察周圍環境,找準逃生路線並留意風向。若身處山腳或山腰,應逆風向下撤離;但若果山火從山腳燒起,而自己身處接近山頭位置,則可先上山、再從另一方向下山,「可以一上一落,因為通常火向上燒,好多時候山脊左邊燒到燶晒,但右邊係冇事嘅,所以可以一上一落都可以避到。」

他補充,若火勢逼近,應以毛巾捂住口鼻並保持低姿態,避免吸入濃煙,同時要遠離火源。「唔好企圖或意圖將你身上僅有嘅水走去淋啲火,因為你淋唔晒㗎。但有個情況係如果拜山時候,有冥鏹少少跌落地,咁嗰啲細嘅(火)可以盡快踩熄佢,或攞少少水淋熄佢。」不過,Sunny Sir亦提醒:「大自然山火盡量唔好(救),都係撤離,因為大家唔係專業。」

燒傷後兩招防感染 籲發現山火要報警
若不慎燒傷,Sunny Sir建議先用水沖洗傷口,再用保鮮紙或已消毒膠袋包裹,防止細菌感染。若遠處發現山火,應先判斷自身位置是否安全,在安全處報警求助。他強調:「唔使怕尷尬,好多時候啲人話『我唔報,可能有人報咗呢』,唔好咁諗,如果你都報咗、佢又報,重覆咗嘅話,電話對面嘅人會同你講『多謝你,有人報咗警㗎啦,我哋處理緊』,總好過你以為佢會報,佢以為你會報,冇人報就仲麻煩。」

應用格物研究總裁張瑪珊亦表示,山火燒毀的林地往往需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復原。而火災後最先冒出的多是芒萁等先鋒植物,這些物種雖率先復甦,卻極易燃燒,易再惹山火。連年山火會導致植被單一化,生態演替受阻,生物多樣性大幅下降,依賴林地的動物及其他生物也難以存活。

78 HOY資訊台:《一線搜查》
播出日期:逢周一至五
播出時間:晚上8時77台首播、10時半78台重播
WhatsApp報料熱線:68960931
節目重溫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