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強調履職監察機制「史無前例」 麥美娟:區情有差異、不能只追求數字
【有線新聞】區議員工作報告沒有在網上公開,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說是按一貫方式處理,強調設履職監察機制、要議員交代接觸市民數字等是史無前例。至於議員工作成果數字有差異,她說是因為區情不同。
區議員年度工作報告要到民政事務處填表取覽,閱覽期間不准拍攝,複印要付款、每頁1.5元。民青局局長麥美娟被問到,做法會否增加閱取報告的難度,及不在網頁公開的原因,麥美娟:「區議會文件即議程、會議紀錄會放上網,而區議員資料、文件,包括他們辦事處開支申報,及今次新增的工作報告,會放民政事務處供公眾人士查閱,並且提供複印服務。市民可以將報告列印出來,收費按政府一般提供影印文件的收費,所以其實這些是按我們一貫做法。」
對比同區議員的工作報告,工作量的差異可以超過9倍,曾出任葵青區議員26年的麥美娟說因為每個區的情況不同。麥美娟:「我以前服務私人屋苑區,做街站時一般私人屋苑市民一般不會特別找區議員、區情不會找他們幫忙,因為很多時自己處理。服務的區或者辦事處開在某一區,比較例如有一些在鄉郊開辦事處,人口密度低一些,自然接觸的人會少一些。」
至於有區議員工作報告內容一樣,麥美娟說呈現今屆區議員並非單打獨鬥,舉例如果女士遇家庭問題,男區議員找來相熟的女區議員,就可以更好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