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引入智能氧氣樽等 急症室年內裝地理圍欄系統 監察高危病人位置
【有線新聞】醫管局引入智能氧氣樽,目標今年內在公立醫院全面使用,並會為所有急症室安裝地理圍欄系統,跟蹤高危病人候診期間位置,希望減少醫療事故。
明愛醫院前年有病人在轉送深切治療部期間,因為無開氧氣樽氣閥,搶救無效離世。醫管局因應這類事故引入智能氧氣樽,目前已經有幾百支在非緊急救護車使用,目標今年內全面取代舊有氧氣樽。這個智能氧氣瓶,除了在快沒有氧氣的情況下會響警號、調節氣流後,但沒有開閥門都會有警示。
連同智能氧氣樽,醫管局近年引入六項科技措施,希望減少醫療事故風險。除了人為錯誤,亦都加強監察高危病人,三項在急症室實施的措施包括地理圍欄系統,會透過手帶監察高危病人位置。
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黃立己:「系統希望防止病人自行離開急症室,離開後是有風險,包括認知障礙患者,走失很難找回,或者走失之後病情有變化,怕他們有事。如果有病人拆除手帶風險高,未必會用這個方法防止走失,很多時會將他們安置在近護士站或者觀察病房監察情況。」
針對有病人暈倒在無障礙廁所而失救,所有公立醫院急症室目前已經安裝廁所感應器,若病人跌倒或暈倒,感應器會即時通知職員。
另外除了長洲醫院,其餘17間急症室已經引入遠端監測系統,可在高危病人候診期間,持續監測他們的生命體徵,出現異常就會發警報。新措施亦包括智能藥櫃及電子填充料記錄系統,希望減低派錯藥及紗布術後遺留體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