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加價|放射檢查擬逐項收費 醫管局:仍有高度補貼 向有困難市民設減免機制
【有線新聞】政府即將公布公營醫療收費調整,門診病人接受放射診斷檢查有機會逐項收費,醫管局強調收費仍會高度補貼,有困難巿民會有減免機制,改革是希望將資源用得更精準。
公立醫院放射診斷檢查需求按年增加,醫管局數據顯示,2019年至今電腦掃描造影服務由約485,000人次,增至去年約610,000人次,磁力共振掃描造影、超聲造影,服務量都有增無減。近4年這些檢查,不緊急的例行病人平均輪候時間長達148至223個星期,但時間一長,檢查未必再適合。
醫院管理局放射科統籌委員會主席李醒芬:「一些簡單的腰酸背痛,病人有些擔心醫生除了為他做簡單的X光、做磁力共振,有時候過了一年發現他接受了某些治療,例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病徵經已消失,但病人仍會應約做磁力共振。」亦有病人等久了,轉到其他地方做檢查,過去便約有一成病人失約,浪費資源。人口老化,醫管局希望資源用得更精準,過去曾透過公私營協作鼓勵部分病人,分流到私家接受放射診斷檢查,現在探討與病人共付的可能性。
醫院管理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黃立己:「逐項收費的話,相信是一個高度補貼的額度,應該大部份市民都可以接受,如果真的有市民認為收費太貴、擔心無法支付的話,這群病人正正是收費改革所幫助的病人。」
局方指會有減免機制,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援助,將來因收費所得的額外收入,會全數用在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