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花牌紥作融入創新元素 設計揚威海外 製作人:富中國文化傳統特色、魅力
【有線新聞】花牌紮作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本地花牌製作人融入創新元素,將本土工藝帶到海外展出,向外展現中國文化傳統特色。
在戲棚或者傳統節慶,例如是太平清醮和盂蘭勝會,都會見到這些兩、三層樓高的花牌,大型裝飾花牌豎立在當眼的位置,花牌顏色奪目,描龍畫鳳。花牌的「花」是指裝飾花,數量愈多、愈華麗,代表送贈者愈有誠意,也愈能夠吸引途人的目光;至於「牌」就好像名牌一樣,寫上受禮人及贈禮人的名稱。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副執行總監黃競聰:「這個也是我們提及到花牌最大的功能,不但是講述活動內容,最重要就是有一個宣傳的作用。」
榮基花牌創辦人蔡榮基:「紮傳統花牌的工序其實新款或舊款也好,也是用同一款組件所組成的。他們是破開晾衫竹,然後把它削滑,然後紮成所需的形狀,然後就鋪上鐵網,繼而鋪上報紙或雞皮紙,再利用竹篾把它圈著。」完成了花牌的底部之後就可以把預先摺好的花針上,鋪上準備好的佈景紙,最後將造好的花牌圈著竹篾,就完成一個傳統的花牌。
為了令花牌技藝能與時代接軌,蔡榮基勇於破舊立新,積極將傳統的花牌融入創新元素。蔡榮基:「至於第二個較深刻的花牌就是19年、2019年的時候,尖沙咀文化中心有一個30周年的花牌,因為那個花牌全部用了當時的科技,例如立體顯示屏,一個懂得變色的『燈珠布』,通常傳統花牌也會用紅布、紫色布圍邊,但是這個花牌很特別,它是全部用燈珠,就好像聖誕節的燈飾可以變色,有時紅布變紫布、有時變粉紅色的布,也是全靠這個燈去變色的,所以效果是很特別,這個印象也很深刻。」
創新意念令蔡榮基的設計揚威海外,曾經到過美國華盛頓展出。他認為花牌就好像中式裝置藝術,富有中國文化傳統特色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