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濕|長開抽濕機未必有用? 6大錯誤除濕方法 發霉情況恐惡化

【有線新聞】香港春季「回南天」又熱又潮濕,濕度更常飆升至90%以上,不僅衣物難乾,牆身及傢俱亦狂出水珠,繼而滋生霉菌。坊間為了除濕各出奇招,卻容易因觀念錯誤反令問題加劇。本文整理5個常見家居防潮誤區,快看看你是否也中招?
香港冬天主要受東北季候風影響,一般較寒冷、乾燥,而到了春天,東北季候風稍為緩和時,便會轉吹温暖潮濕的偏南風,便稱為「回南」。經過冬天的冷空氣,建築物的混凝土會被冷卻,而偏南風會把海洋上温暖潮濕的空氣帶到香港,因此當遇到較涼的牆身、地板或天花,空氣中的水氣就會冷卻,凝結成水珠,因此家中物件會出現水珠、滴水的情況。同時,空氣中的水份會形成薄霧或霧 ,使能見度下降,地面亦會變得濕滑。

6大錯誤防潮方法
除濕方法|錯誤1-抽濕機開得越久越好?正確方法要知道
抽濕機無疑是「回南天」的最佳幫手,但很多人誤以為只要長時間開機,就能徹底解決潮濕問題。事實上抽濕機的使用方法亦有講究,若沒有依循正確的方法使用,抽濕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建議做法:
● 定期檢查及清空水箱,尤其是在高濕度環境中需要勤加檢查,水箱裝滿時就要立即清空。
● 定期檢查濾網,適時間清潔或更換濾網,以免影響抽濕效果。
● 關閉門窗使用抽濕機,讓機器在封閉空間內運作,以免影響抽濕效果及速度。
● 適時關閉及調整抽濕機運行時間,持續運行抽濕機不僅耗電,亦可能導致空氣過於乾燥,影響健康。

除濕方法|錯誤2-緊閉門窗擋濕氣?通風時機是關鍵!
很多人以為全天緊閉門窗能有效防潮,然而這種做法實則可能會導致室內濕氣滯留。當室內門窗密閉,空氣便無法流通,室內的濕度亦會積聚,繼而加速霉菌的滋生。其實適當的通風不僅能夠幫助多餘的濕氣排出室內,還能令新鮮空氣的進入,有助減低室內環境的濕氣,去除家中濕漉漉的不適感。
建議做法:
● 避免在早晚濕度最高時關窗,應在中午前後濕度較低時開窗對流,保持空氣流通。
● 使用抽濕機時應關窗,避免室外濕氣持續入屋,否則會增加抽濕難度及效能。
● 保持房間整潔,避免雜物堆積,確保空氣能夠流通,減低潮濕積聚風險。
除濕方法|錯誤3-過度依賴冷氣機「抽濕模式」或反更潮濕?
冷氣除濕是常見除濕方法之一,大多認為不僅方便,亦可一解「回南天」的悶熱天氣。不過,其實冷氣機未必能解決潮濕問題,反而會令家中更潮濕。由於冷氣會降低家中物件的温度,當關了冷氣再開窗後,水氣很容易凝結在物件及牆上,反而會令家中又再變得更潮濕,未必能去除濕漉漉的感覺。
建議做法:
● 使用抽濕機,效果最佳,能有效令室內環境變得乾爽。
● 在中午或陽光充足時開窗,幫助疏通空氣。
● 冷氣溫度避免調得太冷,以避免關冷氣後的溫差太大而再霧出水珠,建議溫度設定為攝氏26-28°C或更高,濕度為50%或更低。

除濕方法|錯誤4-用報紙、舊衣物吸水氣恐霉菌滋生?
坊間有不少防霉方法,其中一個廣為流傳的就是以報紙或舊衣物吸濕。然而,這種方法並不能解決根本性問題,濕氣依然存在。若沒有定期更換報紙或衣物,更有可能會促進霉菌的滋生。另外,使用報紙吸濕,報紙上的油墨亦可能會在地板或櫃內留下印痕或污漬,尤其是在淺色的板上。
建議做法:
● 定期打開門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 使用防霉產品,在牆壁和地板上塗抹防霉塗料或使用防霉劑,有效減少霉菌生長。
● 在潮濕的區域盡量避免使用地毯,因為地毯容易吸水,或會成為霉菌滋生的溫床。

除濕方法|錯誤5-竹炭包、咖啡渣除濕容量不足反失效!
坊間除了推介使用報紙或舊衣物吸濕外,竹炭包和咖啡渣亦是常見的除濕材料,能有效吸濕,並具有除臭效果。雖然兩者亦具有良好的吸濕性能,但始終一小包的竹炭或咖啡渣吸濕範圍有限,對於非常潮濕或大面積的空間吸濕效果並不夠理想,而且在吸夠一定的濕氣後便會飽和,無法持續去濕。至於咖啡渣,若不夠乾燥或長時間不更換,亦可能會發霉。兩者都需要定期檢查和更換,以確保其除濕效果持續。
建議做法:
● 可在衣櫃等範圍較細的空間使用,有效發揮其吸濕除臭功效。
● 必須定期檢查及更換,確保能持續去濕。
● 可使用抽濕機以解決抽濕範圍有限的問題。

除濕方法|錯誤6-潮濕牆面直接刷防潮漆?切勿忽略根源問題!
若牆壁已出現水痕或剝落,直接塗漆僅是表面處理,無法根本解決問題。防潮漆並不能完全阻止霉菌的生長,若牆身內部仍存在水分,可能會在漆層下繼續繁殖,令家中霉菌問題變得更嚴重,亦會導致漆層脫落或剝落,需要更頻繁維護。
建議做法:
● 先檢查外牆滲漏或水管問題。
● 使用防霉油漆,並確保牆面在刷漆前完全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