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中央或續以熊貓作外交手段 學者:建立文化強國形象
【有線新聞】中央政府多次向盟友贈送或租借大熊貓,有學者認為熊貓外交成功為中國在國際間建立文化大國的形象。
大熊貓安安、可可2024年底正式與公眾見面,牠們是香港回歸後中央送贈香港的第三對大熊貓。除了香港,中央政府也曾經多次向盟友贈送「國寶」。首次「熊貓外交」可追溯到西元685年,唐朝女帝武則天將一對「白熊」,即現稱「大熊貓」送給日本神武天皇。新中國成立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贈送大熊貓予蘇聯和北韓等9個國家。1982年開始,中國基於對大熊貓的保護,停止向其他國家贈送熊貓。
九十年代初,中國將商業租借模式轉為合作研究模式,即租借國必須在繁殖、研究等前提下,才可租借大熊貓,一般租借10至15年,於當地出生的熊貓寶寶須於4歲前送返中國。都會大學社會科學系講師羅沛豐:「似乎因為中國的外交方向又不同了,可能熊貓就變成了一個跟中國和外國談,或者希望外國做到她訴求的其中一個手段。就是可能多了很多意識感,例如可能要由外國的元首或者領袖親自提出,可以見到隨著中國外交政策不同的轉變,其實是一個友誼、友善的象徵 ,它背後有很大的政治象徵意義在後面。」
香港的海洋公園在1978年及1984年曾兩度接待過廣州及福州的大熊貓三至五個月,在1999年及2007年,即在香港回歸二周年及十周年時,中央無條件贈送安安、佳佳以及盈盈、樂樂。羅沛豐:「大家也記得在汶川大地震的時候,臥龍的熊貓保育區正是安安和佳佳早前來香港之前,在那裏住過一陣子,所以香港也有份去幫忙重建那個地方。其實這是雙方面的一個關係,而且也是體現了香港的特色。因為香港和你剛才所說的外交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這幾隻大熊貓來了香港,第一香港不需要給任何租金,第二就是他們的後代可以永久留在香港,所以這個也體現了大家一個國家,一個血濃於水的一個元素。」
羅沛豐認為未來中央政府會繼續以熊貓作為外交手段,對外說好國家故事及建立文化強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