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創未來|藝術✕科技擦出創意火花 業界學界共探發展路 文藝交流中心何以打造?
【有線新聞】藝術與創新科技的融合已成為藝術發展的新趨勢,去年政府發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積極推動文創產業數字化轉型,業界、學界如何應用科技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呢?
舞台上的DJ並非靠打碟推動氣氛,而是用各種樂器帶領觀眾投入派對,麥克風在觀眾頭上擺動作即時錄音,藝術家實時混音為影片配上聲效。音響設計師陳翔:「其實你會看到我們表演的桌上有很多部電腦,每一部電腦運行著3至4個不同軟件,有一些是作曲軟件、配樂軟件,甚至是現場混音軟件,會即時透過不同軟件製作出來給大家看。」
包括陳翔在內的多位本地科藝創作者在第二屆科藝藝術節中,用沉浸互動的展演和展品帶領觀眾認識科藝。有策展人認為創新科技能夠為舞台製作帶來更多火花,科藝藝術節聯合策展人徐碩朋:「他會知道利用甚麼工具或者甚麼技術、器材大概會達到甚麼氣氛,而且我們需要計算跟觀眾的距離、觀眾的參與、聲音、光影、節奏、如何觸及觀眾,這就是我們利用傳統的經驗再將它發展成新的沉浸式演出。」
藝術科技的概念在2020年《施政報告》首次提出,成為一股藝術和科技融合的熱潮。浸大協理副校長(跨學科研究)潘明倫教授:「可能有人認為這是否只是一時潮流,我覺得這是一個潮流的開始,所以我覺得我們香港現在一窩蜂的應用(藝術科技),不停的做其實就是想不停進步。」
有大學看準藝術科技發展潛力,開設藝術科技孵化中心,推動研究成果轉化。浸大暫任首席創新總監劉樂庭:「因為以往我們做STEM(轉化),即是科學上的數理、工程我們就比較清晰一點,或者是生物方面,比較清晰一點。但藝術上如何轉化,這個應該是全香港比較創新的一個嘗試,我們希望利用這個培育中心將不同的藝術概念變成一個可視化的產品。」
政府在過去數年也一直提供資助和誘因,鼓勵藝團應用藝術科技,並加強和專上院校合作、制定人才培訓策略和招攬海外人才,支持這些藝術科技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