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兩場水墨畫運動 推動新派水墨畫的出現
【有線新聞】香港水墨畫藝術在上世紀60至80年代先後經歷新水墨運動和現代水墨運動,推動了新技法、半抽象和抽象水墨畫的出現。
這些山石的紋理在中國山水畫經常見到,但在陳君立的作品中,它們絕大部都不是由毛筆畫出來,而是用紙拓和噴筆製作。陳君立是香港現代水墨畫家,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期跟隨現代水墨運動之父劉國松學習現代水墨畫的理論和創作。陳君立:「將它 (紙) 揉搓後摺些紋理出來,然後把墨掃在上面,掃墨可以用油掃或排掃將紙掃至全濕,輕輕力地掃一掃。」拓印完成後,他會用噴筆或者因應需要用毛筆為山石加上陰影和線條。
劉國松50年代在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他認為傳統中國畫遠離現實生活,只是拾古人牙慧,因此決心將中國畫現化代,反對臨摹的傳統學畫方式,又捨棄毛筆,試驗不同的繪畫工具和技法,1971年來港在中大藝術系和校外進修部教學,推動現代水墨畫發展。劉國松在大力推動新繪畫技法的同時,也倡導水墨畫走向抽象的表現。
其實早在60年代,在現代水墨運動出現之前香港已出現一場新水墨運動,倡導者是來自廣州的畫家呂壽琨,他喚起了一群熱愛國畫的青年在繪畫中表現自我,並試嘗創作半抽象和抽象水墨畫,1966年他在中大校外進修部教授水墨畫。黎美蓮:「其實呂壽琨對西方繪畫藝術持有非常開放的態度,我們見到他由早期的傳統國畫,到1950年代中期抽象和半抽象的香港風景畫,到1960年代初他創立的很有個人特色的禪畫系列作品,可以見到他一步一步地吸收西洋繪畫的元素放入自己的作品裏。」
香港經歷現代水墨運動之後,不少人被它新穎的技法和表現手法吸引,學習現代水墨畫創作,也有不少人繼續學習傳統筆墨繼承和發揚傳統繪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