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堂音樂廳60歲 無名英雄守護靚聲 木板牆身60年不變、迴音愈聽愈醇
【有線新聞】有60年歷史的大會堂音樂廳,見證一代又一代香港音樂家成長,被譽為全港「最靚聲」,依賴的是一群無名英雄守護。
香港小交響樂團桂冠音樂總監葉詠詩:「這條樓梯,我們小時候經常在這裏走來走去、『猜包剪揼』。這些欄杆維持當年的模樣,沒有改動。每次來到(音樂廳後台),都有回家的感覺。」揚名海外的指揮家,對這裏情有獨鍾,葉詠詩:「香港大會堂音樂廳的音響,可以說是香港最好的場地,我可以很清晰聽到每一個團員演奏得怎樣,不會有混濁的感覺。我為甚麼說又愛又恨,恨是這裏設施不足,有時想演出大型的作品,就覺得很擠擁。 」
音樂廳有60年歷史,與其他後起之秀相比,未必有那麼大和新,不過有賴一班幕後功臣,仍能歷久常新,打開這一塊板,就是樂團演奏的音樂井。大會堂近海,容易海水倒灌,刮風下雨前要先揭開面板,看看有沒有積水,水泵亦要隨時出動以防萬一。香港大會堂高級文化工作助理員陳妙芳:「看著一直水漲時,其實心裏很擔心,要即時開水泵。大會堂60年,等於一個人60歲,都是一個老人家,大大小小的問題一定會有。 」
老人家並不代表一成不變,黑幕低垂時是幕景模式,適合戲劇、舞蹈表演,要演奏就要大變身,大家分工合作綁好布幕,同時要另一個人在後台兩側用吊桿系統將布幕拉上天花,關上兩邊的木板以及閘門。重頭戲是這一塊板,乘坐升降台上去,固定好鐵鈎,靠機器打開前、後兩塊木板,令整個舞台四周都是木板,加強聲音的回彈力,提升聽覺享受,適合音樂會及合唱團表演。
由幕景變成這個板景,差不多要兩個小時,機電工程署助理電氣督察余世匡: 「香港大會堂是我第一次看到有這個設備,令音樂廳多功能,可以滿足到預約場地者的需求。」音樂廳1,430張椅子曾經換過,不過60年過去,不變的是部分木板牆身,木質硬化了,迴音更好聽。余世匡:「希望觀眾在一個如此舒適環境下享受一個節目時,知道在背後其實有很多同事,令到這個表演如此圓滿。」香港大會堂電氣技術員黃慶餘:「我在這裏工作了40多年,如果大會堂不趕我走,我會繼續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