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會堂60載成最年輕法定古蹟 建築師細數精緻設計、集體回憶︰香港文化縮影
【有線新聞】香港大會堂落成60周年,是最年輕的法定古蹟,象徵香港建築由古典主義走向簡潔的現代主義,更是香港首座集圖書館、演藝廳及博物館於一身的公共建築。
香港大會堂建築師馮永基︰「這個我很喜歡,原因是我來到之後看到投影,香港洋紫荊的投影,照射在牆上,是代表香港的一個象徵。經歷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我們漸漸認識到香港是屬於自己的地方。」
他續說︰「香港大會堂是絕對屬於自己,因為以往大會堂全部是西方文化,我在1992年及2002年,兩次工程負責整個大會堂的改動,人們之前問過我,會否擔心大會堂會拆卸,我說怎會拆卸?大家覺得這裏就像家一樣,因為當年去圖書館就已經是節目,樓梯的窗口是讀書人的『地盤』,人人都霸著樓梯級,從自己讀書,到辦婚姻註冊,長大後去聽音樂會,都是香港文化的縮影。當年結婚是盛事,人人都來大會堂註冊,當時經常都有很擠擁的情況,這條樓梯是我1992年加建的。」
至於花園中央的紀念龕,馮永基︰「紀念龕不可以改動,之前沒有東西隔開,有很多人圍繞著它,我覺得不夠尊重(為香港捐軀的軍民),我接手後加建了水池圍繞它,種植蓮花,去配合紀念這些英魂。」
馮永基︰「(1992年時)很多人覺得這麼多年了,(大會堂)30周年要改得現代一點,我又不想,當時我在建築署,建築署備存了舊圖則,看完便覺得,原來設計這麼精緻,特別是當大家習慣了有很多雕工,頓時變得簡單『只是格子?』,這個格子原來並不簡單,因為格子之間的比例,高與橫之間的比例、凹凸之間的比例,陽光滲過來的感覺。我們向海有大量的窗,因為我們有這麼多圖書館,我們要有光,以前古典建築並非如此,要四平八正,中間要有拱,亦不會有很多窗,因為最重要是對稱,室內的分布不是為功能,而是為了堂皇而設計。」
馮永基︰「大家都問為甚麼大會堂這麼年輕,60年就可以列為法定古蹟,因為大家都不捨得它離開,不想它被遺忘,在世建築師目睹它成為法定古蹟,當然多了一層的喜悅,見到一個城市開始成熟,不是比拼誰人較老、歷史較久遠,它的美是人性方面,市民與它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