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華大廈第二期清拆在即 重建後留舊物也留舊情 街坊回憶納文化傳承計劃
【有線新聞】近60年歷史的筲箕灣明華大廈今年開始第二期清拆重建,房協說比起建築特色,保留人物故事更重要,會將居民的故事納入歷史文化傳承計劃,延續集體回憶。
樓上的小孩很頑皮,釣東西下來,把魚釣上去。這個露台滿載了譚女士小時候跟媽媽一家十口一起住的回憶,亦令她遇上終生幸福。明華大廈居民譚鳳玲:「有一天我在這裏梳頭,突然之間看到一個人站在這裏看着我。回頭一望很愕然,原來是在公司時常碰到面的一個人。他說原來你在這裏住,然後展開追求。」
結婚生子後都沒有搬走,跟媽媽一樣在明華大廈一住就住到現時,足足57年,一家四代都住在這裡。譚鳳玲:「我不捨得搬離屋邨,對屋邨很有感情。小孩到處走,在走廊玩耍。我們不需要關門,街坊自然會開門進來談天,鄰里感情非常好。這麼多年來,明華的季刊我都把它儲起來。我有時拿出來看,看到某些圖片時段,我的腦海就會有景象出來。」
明華大廈居民郭美芬:「我1971年生孩子時,街坊很有人情味,每日清晨六時多來拍我家門,幫我洗菜、整理東西。我給你米幫我煮,他們說不用的,我們煮就可以,這些就是人情味。」
街坊的一點一滴,成為了房協歷史文化傳承計劃的一部分。近60年歷史的明華大廈是計劃的首個屋邨,未來重建的四個屋邨亦計劃推出。大廈拆卸後,有些物件有得留下,包括這些信箱及鐵閘,房協揀選完會將部分保留,再研究如何在重建後重新展示。房協企業傳訊總監梁綺蓮:「建築物或設施總有老化的一天,不可能永遠存在。我們更覺得社區文化、居民之間的人情味或者歷史上的保育,我們覺得是更加重要,因為如果這些保育得好、保存得好,是可以歷久不衰,將居民的集體回憶好好保留,大家可以加強社區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