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化解煞氣、帶好運 客家人設學堂傳授舞麒麟技藝 傳承傳統文化
【有線新聞】西貢客家舞麒麟在2014年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代表性項目名錄,每年天后誕在客家人聚居的西貢坑口,都會見到麒麟的蹤影。
龍頭、獨角是麒麟標記,麒麟是傳說中的神獸,生性馴良,與鳳、龜、龍並稱為「四靈」,客家人更視麒麟為瑞獸,可以化解煞氣,帶來好運,過時過節或喜慶日子都會舞麒麟。
每年的天后誕在客家人聚居的西貢坑口,都會見到麒麟的蹤影,按照傳統,隊伍會先恭迎天后。香港西貢坑口區傳統客家麒麟協會主席劉錦棠:「其實牠是圍繞天后娘娘來做,首先在廟內跪下請示天后娘娘,作為引路帶天后娘娘來到這個臨時戲棚看戲,過程中當然有麒麟會在廟內參神。」
麒麟在鼓聲中出發為天后引路,天后神像會巡遊村落,保佑社區安寧,村民事事順景。與廣東舞獅不同,舞麒麟有巡遊路線,所以團隊人數會比較多,麒麟全程要由師傅帶領,每個環節都要符合規條和禮節。劉錦棠:「麒麟是一個團隊,除了有一個舞麒麟頭、一個舞麒麟尾,另外有音樂配套,有鈸、鑼、的鼓,沿路一直敲打。麒麟隊最基本最少都要5個人,當然路程這麼長,差不多2至3公里,需要替換。」
李雨晴是客家人,自小便接觸舞麒麟,但她說能夠參與其中,感覺完全不一樣。坑口區麒麟學堂學員李雨晴:「我覺得自己都是一個客家人,可以過來學習,最少要知道這是甚麼,它的歷史是如何都可以學習一下。」
客家舞麒麟文化源遠流長,隨著客家人不斷遷徙,由山西一路向南,最終舞麒麟文化紥根至香港,其中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傳統已經流傳超過200年。劉錦棠特意開設學堂傳授技藝,他認為讓更多人親身感受,才能真正傳承舞麒麟文化,令傳統不會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