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南極融冰拖慢地球自轉 推遲「負閏秒」恐礙全球授時設施
【有線新聞】美國有大學研究指氣候變化導致的融冰,拖慢了地球自轉,推遲了「負閏秒」此計時難題。
地球轉動雖曾用作計時標準,但它並非一個時鐘,而是更重要的生物棲息地,氣候變化固然可能損害環境和地球,原來亦連帶影響地球自轉和計時。地球自轉分別受空氣、水及核心等質量分布和流動影響,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研究團隊在《自然》期刊發表報告,指格陵蘭與南極洲融冰重新分配南北兩極的質量,減慢地球自轉。
星體相對位置及地球自轉原本是計時標準,即UT1,但到數十年前全球公認採納的「協調世界時」UTC,改用原子共振頻率作標準的「原子時」,但由於地球的狀態不斷都有變化,用「原子時」雖然較準確和穩定,但始終會與地球自轉保持落差。因應導航等各種應用,亦要以「閏秒」的方式修正協調,當地球轉動慢於當年協調統一,UTC便會加上「正閏秒」。
在質量重新分布後,地球轉速大致上逐步加快,原本預計到2026年UTC便要引入「負閏秒」去修正。但在融冰影響質量下,稍為拖慢地球轉動,新研究預計到2029年才需要「負閏秒」。問題遲了出現,但對於全球授時設施仍是重大挑戰,因為大部分電腦程式均沒有「負閏秒」的概念,互聯網、定位系統等技術都依賴原子時。大多數民眾都未必感受到差別,但自1972年以來UTC已加過27秒,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