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古琴文史哲背景豐富 款式命名反映儒家思想影響
【有線新聞】古琴是中國彈撥樂器,有三千幾年歷史。古時彈奏古琴的都是貴族或文人雅士,款式、命名都十分講究。
樂曲以一段泛音開首,猶如天籟之音,細膩流暢的指法,彈出恬靜的音節,令人仿如置身一葉輕舟。沙鷗白鷺盤旋與泛舟者和諧共處,聽曲的人也能感受到大自然清幽意境。古琴琴音一般較為含蓄、清雅,適合用作演奏抒情小品曲目。
張為群博士:「古琴是通過右手撥動琴弦去震動這個共鳴體去產生聲響的,那這個琴體就是共鳴體,然後琴弦就是震動體。通過我們右手手指,不同的力度去彈撥,左手手指於不同位置和方式按壓移動,就會產生不同的音高和音色。」
古琴是中國彈撥樂器,有3千幾年歷史,「琴棋書畫」四藝中的琴,就是指古琴。古琴一般長約1.2米、闊20厘米,主要由面板和底板結合而成。面板多數用桐木和杉木,它們傳聲性能較高,即使彈奏高音亦不會變調,能夠穩住琴音。而底板則多數以梓木粘合。
古時彈奏古琴的都是貴族或文人雅士,他們對古琴的款式、命名都十分講究。
張博士:「古琴的款式是相當多,根據清代五支齋琴譜,收錄的就有五十多種。有些琴的款式就是人來命名的。」
至於現時最流行的式樣就是以孔子命名的仲尼式,命名方式也反映古琴受到傳統儒家的思想影響,主張讀書人要好像孔子般,通過古琴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張為群指出,古琴相比起其他音樂擁有較豐富的文史哲背景,但這樣並不等於它是一種曲高和寡的音樂藝術。
張博士:「欣賞古琴音樂與欣賞其他普通音樂都是差不多,都是一種對比性,二重性。通過所謂的剛柔、快慢、徐疾快慢,另外就是虛實對比,去產生不同的效果。」
她認為,只要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任何人都能夠感受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