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過渡屋原定前年入伙、今未仍動工 仁濟解釋超預算需重新招標 議員批設計花巧
【有線新聞】荃灣海興路一幅閒置官地原本計劃建水管型過渡屋,前年年底應可以入伙,但至今仍未動工。負責項目的仁濟醫院解釋,收回的標書超出預算,要修訂設計同重新招標。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曾說:「本屆政府大力推動過渡性房屋發展,目的是要透過善用閒置土地及建築物,為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市民提供短期居所。」
是否真的有善用閒置土地提供短期居所呢?這幅位於海興路、海角街交界的官地,三年前已經計劃興建水管型過渡屋,運房局批出了近6500萬元資助,原定一年半前入伙,但至今仍在「曬太陽」,曾擔任過這區區議員的林琳就質疑設計太過花巧。
選委會界別(民建聯)林琳:「為何要用圓形?雖然圓形很美但會否浪費了旁邊的位置,既然是暫時住,其實做一些貨櫃屋可能已應付到需要,也便宜很多、更有彈性,搬走時也不需太辛苦,為何不想想這方法?」
仁濟醫院董事局說,項目將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縮短施工時間,但去年11月收到的標書,金額超出預算,會修訂設計、再重新招標。仁濟醫院又說,會申請旁邊另一幅政府閒置官地,兩幅地加起來可以提供210個單位,大約600人受惠,希望2023年第二季可以落成。
有基層組織批評政府未有提供足夠支援,拖慢建屋的進度。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很多地其實閒置了很久,政府沒理會過,也沒規劃,其實我們志願團體、做社會房屋的經驗都很淺。過程可能會失了預算,這可能要政府、地區協助。如果經驗不夠的人,其實是會令整個技術或整個過程會久了。」她建議以後的過渡性房屋由政府負責興建,志願機構負責營運,相信是最快及最理想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