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搜救|丁利華「西貢結界」懸案最轟動 未夠48小時可報案? 五項資料助追查
【有線新聞】17歲男拔生曾憲哲失蹤一星期平安尋回,消防證實是在馬鞍山郊野公園叢林找到他,根據紀錄資料,本港失蹤人口個案多發生在新界區,當中不少是登山迷路,而事主亦以長者或青少年較多。2005年休班警員丁利華失蹤懸案更是轟動一時,甚至出現「西貢有結界」的都市傳聞。到底在郊野迷路時該如何自保?而親友報案時又有哪些有用資訊幫助尋人?下文將整理講解。
新界北總區接報最多 報案前可採兩項「初步行動」
據警方2018年公開資訊,幅員最廣的新界北總區遍及屯門、元朗、邊界及大埔警區,接獲失蹤案是全港之冠,該年接報840宗當其中有三387宗屬「高危」分類,即事主為十二歲以下少年、有自殺傾向人士、定時需服藥人士以及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2020年監警會公開會議中,警方則透露事主16歲以下佔21%,主要是貪玩等,全部都尋回;17至59歲佔51%,多數與家人存在不和、誤會等;60歲以上佔個案28%,多屬腦退化症患者。
對於「失蹤要等48小時才可報警」的說法,警方曾澄清純屬「民間謬誤」,轄下五個警區總部各設一個失蹤人口調查組,負責調查所有由警署接獲的失蹤人士報告,因此市民若懷疑親友失蹤,盡力尋找無果後應立刻尋求警方協助,並且應整理以下五項有關失蹤人士的資料以助調查:
.失蹤人士的近照一幅及外貌描述資料(髮型、最後見到所穿著的衣服、體重、身高及特徵如疤痕)
.朋友或同事的聯絡名單,連同地址、電話號碼、電郵地址等
.最後見到他們的時間及地點或得知他們最後出現的時間及地點
.可能會去的目的地,例如常到的地方、工作地點或以往有連繫的地方
.任何醫療記錄或服藥需要
報案前,市民可以採取「初步行動」,即向失蹤人士的親戚、鄰居及朋友查探,以及向失蹤人士的學校或工作地方查探,一樣也有助警方調查。
男子8月黃牛山失蹤 曾致電家人求助仍喪命
事實上,本港有關登山失蹤個案不時發生,最近一宗便發生在8月。57歲男子甯國良8月23日在沙田黃牛山行山失蹤,家人同日已向警方報案。甯國良於三日後曾在山林內以僅餘些微電量的手提電話致電家人,並自拍身處的位置,但未能報告確實地點。期間曾有多個民間搜救隊、志願小組上山協助搜救,但最終於報失三個星期後,消防在密林尋獲他的屍體。
麥理浩徑迷路致電999 丁利華曾報「神秘號碼」
要數本港最轟動的登山失蹤個案,就不得不提2005年的丁利華失蹤懸案。當時45歲的休班反黑組警員丁利華在西貢麥理浩徑獨自行山,疑似因為迷路而致電999求助,但在長達7分鐘的對話中始終未能說出準確身處位置,最後更在數次高呼救命後人間蒸發。
據指丁利華當時說出幾個神秘號碼,包括「西貢586」、「487040」、「487020」、「587零幾」及「024」,雖然聽起來像是標距柱數字,但對比麥理浩徑「M」字開頭的坐標,卻是截然不同,後來丁利華叫了幾次「救命啊!」電話就斷了線。警方根據丁利華所提供的資料以及電腦搜索紀錄,動員2,000人針對性搜索其中4條行山路線,可惜仍一無所獲。網民表示該串號碼似靈界符號,更形容丁利華闖入了「結界」。
搜救專家:山中勿往下走 原地不動更易被發現
據攀山影片頻道「Beast Runners 跑山獸」分享搜救經驗,幾乎所有迷失的人最後找到的位置都是在河谷,被地勢圍困而走不出去,因此在山中迷路時「絕對不要往下到溪流或河谷」。正確做法是「原地不動」又或到附近較空曠地方,讓搜救人員更容易發現到,甚至更大機會收到手機訊號,向外界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