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消息多、市民迴避新聞 新聞系畢業生「棄本行」 醫生提醒抽離免情緒病
【有線新聞】每日的新聞瞬息萬變,但有市民就說新聞內容多數是負面消息,近年逐漸迴避新聞,有新聞系畢業生更因此對記者工作心灰意冷。精神科醫生提醒市民應適時抽離情緒,避免引發更嚴重情緒病。
過去這幾年香港發生了很多事,當大家有空閒時間,最想做哪樣? 我們列了六件事讓大家選擇。
Alden:「平時要上學、考試,現在難得有時間會選擇休息。」吳先生:「有地方可以休息、坐,享受一杯咖啡、放慢節奏。」
我們問了30個市民,大部份人都會在空閒時觀看劇集或放空休息,「煮飯仔」無人選擇,選擇看新聞就有兩人。陳小姐:「沒有什麼新聞好看,尤其這段時間比較大壓力,看到香港好像被困住了。」許先生:「香港壓力很大因為疫情,不會想連放假也關注這些消息。」郭小姐:「 現在太多負面新聞,就不想投入負面消息。」
一般市民不想接觸新聞,連做過記者的他亦決定離開這一行。新聞系畢業生Algy:「看的時候都只看標題,沒心情去深入了解。我覺得情緒是會傳染,沒有再接觸新聞,但也感受到情緒氛圍依然存在。」
恒大去年年底做了一個調查,1,066個受訪者中,不論年齡層和政治立場,不看新聞的人都增加了。當中完全不看報紙的人,由前年的11.2%增加至23.6%;完全不看電視新聞的人,亦由13.2%上升至18.8%,主要因為社會議題長期有爭拗令人煩厭、2019年反修例後對政治感到無力、資訊疲勞等,學者形容這個現象為迴避新聞。
能避開都還好,如果避不開,看完新聞影響精神健康就麻煩,有精神科醫生都說,近兩年多了個案,因為看了負面新聞而影響原本病情,精神科醫生麥永接:「有時新聞令他們感同身受,例如有人因為新冠疫情失去生命,越接觸越緊張,不只是接觸完新聞幾個鐘,可能有兩星期都是不開心、焦慮。」
有心理輔導組織說,近期收到的約七至八成求助個案都是與疫情新聞有關,提醒市民要留意自己的情緒,經常失眠、胃口不好、手心出汗等,這些都是情緒受困的反應,如果影響到日常生活,要及早找專業人士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