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戰國盛行工藝細緻 古代帶鈎錯金銀嵌玉石 學者冀前人智慧廣流傳
【有線新聞】帶鈎是古代男性使用的皮帶扣,在春秋戰國時代興盛流行,當中以青銅製的帶鈎最普及。有學者指中國的青銅時代是工藝發展的輝煌時期,流傳下來的帶鈎文物足以反映華夏先人的知慧,以及對工藝技術的追求。
帶鈎是古代男性服飾的一部分,他們上衣下裳,腰間會束腰帶,但由於腰帶質料較硬難以打結,於是便用帶鈎連接腰帶的兩端。帶鈎的使用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春秋戰國開始興盛流行,當時最受青睞的是青銅帶鈎,而且製作青銅帶鈎方式也十分多樣化,包括鍍金、錯金以及鎏金技術,工匠甚至可以利用工藝技術設計不同的造型。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助理教授彭鵬,介紹其中一款戰國時期的「錯金銀嵌綠松石神人獸面形青銅帶鈎」,「這件帶鈎也是非常的別緻,因為它的造型被稱為神面造型。我們知道在青銅時代早期,人面的形象很少,但在青銅時代晚期所在的東周,人的形象開始流行起來。但這個神面的造型,我懷疑它的原型並不是一個真的人面,有可能和青銅時代饕餮的造型有關係我們知道饕餮其實是獸面的,所以有學者稱它為神獸。如果仔細看這個帶鈎的話,它鑲嵌了綠松石還有金銀錯,包含了非常多的工藝,在製作上相當講究,我覺得是一件不可多得樣品。」
除了鑲嵌綠松石,工匠也會鑲嵌玻璃、珍珠和瑪瑙,令帶鈎更有貴氣。
彭鵬形容中國的青銅時代是一個工藝發展的輝煌時期,這個巨型帶鈎——「獸首錯金銀嵌綠松石鑲鏤空雙螭金片青銅帶鈎」——就最具代表性。彭鵬:「這個『集大成』的帶鈎非常震撼人心,首先在尺寸上,它是25.5厘米長,然後非常寬碩,所以在尺寸上已經非常奪目。它其實可以分成9個裝飾帶,俗語稱為『九鑲帶鈎』,這樣的帶鈎是非常少見的。」
帶鈎以金片間飾、綠松石鑲嵌,設計出交錯的風格,邊緣就用錯金銀造成幾何紋飾,以鏤空金片嵌着幾排「雙蠄」,整體的造工細緻。一個帶鈎用上了多種裝飾技法,在工藝表現上集大成絕對是不可多得,也時當時物質文化的體現。
彭鵬期望透過展覽,大眾可以了解到華夏先人的智慧,以及他們對器術和工藝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