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氏騙局|盤點港外金融騙案 金字塔詐騙歷百年不衰 比華利山「天仙局」呃足4億
【有線新聞】虛擬資產交易平台JPEX案件引發的風波持續擴大,是否涉及「吸金」詐騙備受關注,其標榜的高額回報更讓人聯想起經典的「龐氏騙局」。這個著名騙局「面世」足足有一百年,種種騙局特徵雖然為人熟悉,但衍生的「資金盤」、「老鼠會」等變體依然頻繁出現。本文將簡介龐氏騙局的起源以及相關騙局特徵。
龐氏「發跡」於波士頓 主力向中下階層吸金
龐氏騙局(Ponzi scheme)是指20世紀初發生在美國的金融騙案,由意大利猶太裔「生意人」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策劃。他1919年開設空殼公司誘騙投資者,宣稱購買歐洲的國際回信郵票券轉賣回美國賺取差價,「許諾」三個月內可得到40%利潤回報。事實是他不斷吸引新人加入,用新資金支付前期投資者的利息。由於前期投資者「的確」回報豐厚,令他在七個月內吸引了三萬名投資者。
雖然當時已有金融專家質疑龐茲的投資可疑,但已儼如「金融大亨」的龐茲依舊生活奢華,更會在報章撰文「高調反駁」外界指控。龐茲最終成功在波士頓「分散吸金」約1,500萬美元,平均每名受害者投資約幾百美元,大部分都是想「快速致富」的中下階層。
衍生層壓式直銷 全球國家地區普遍明文禁止
不過,可想而知,當這個群體發展至一定規模時,「吸金」速度便追不及「派息」支出,營運方逐漸拉長給息時間,拖慢「爆煲」時間,但時間日久便會有投資者起疑。由於沒有實業支持,最終騙局在一年後、即1920年便爆破。龐茲因此被判刑5年,但出獄後仍然從事詐騙活動,最後被遣返回意大利。
龐氏騙局如今已被視為金融詐騙的一個「大分類」,代表以金字塔由上向下發展的吸金騙局,過往在華人圈相當猖獗的層壓式直銷(又稱老鼠會、資金盤等)也是一例,主要以「直銷倍增」原理擴大資金鏈。雖然直銷有其「實際」產品,但都經過「商業話術、行銷包裝」誇大價值,無法持久永續經營。層壓式直銷在全球許多國家及地區都被明文禁止,在香港也是(稱為層壓式推銷),但至今仍不時揭發有詐騙組織暗中運作。
馬多夫騙案規模最大 避險基金為名吸金640億
而繼「龐氏騙局」後最著名的金融騙局,則同樣是發生自美國的「馬多夫騙案」。與龐茲案底纍纍的出身不同,馬多夫(Bernard Madoff)曾是華爾街著名金融經紀人,甚至一度當過納斯達克交易所主席,他創辦投資證券公司以對沖「避險」基金為名,並利用他個人名氣,其吸引大量名人、商企投資。
馬多夫的「吸金」額高達640億美元,受害者遍及100多個國家,並運作整整長達20之久。由於無論市場環境如何,投資者每個月都準時收到高於銀行存款的回報,因此令越來越多人入局,直至2008年金融危機才「爆煲」。馬多夫翌年因證劵欺詐、洗錢、偽證等11項控罪判處150年監禁,2021年在獄中逝世。
比華利山偽富豪 辦慈善籌款吸引名人投資
至於本港發生的金融騙局,近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可說是比華利山偽富豪「天仙局」。被稱為「黎博士」的男子黎偉業成立「香港比華利山獅子會」,自己擔任創會會長,不時舉辦慈善籌款活動,以慈善為名騙取不少名人投資。投資者起初都得到可觀的回報,每月利息高達8%,據報多達70名投資者合共投放約4億在他的項目上。但在2021年,黎偉業突然舉家消失。
事情愈鬧愈大,有傳媒追訪相關苦主,揭發黎偉業居住的比華利山單位只是租借,而且自稱所擁有的140間公司,其實只有4間與他有關,其中2間更一早關閉。黎偉業報稱的首席醫學顧問、全球華人傑出青年、多間公司副主席等名銜,大部分都是虛假,甚至連經常一起出席活動的太太也沒有注冊結婚。這宗比華利山「天仙局」行騙方式也是典型的「龐氏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