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神」衛星以人工輔助再入大氣層銷毀據報為全球首例
【有線新聞】歐洲太空總署的「風神」氣象衛星,日前以人工輔助的方式重返大氣層銷毀,據報是史上首次採用這種方式,處理報廢的衛星。
圍繞地球的衛星或探測器,以往不時都有結束任務後報廢墜落地球的情況,差不多每周都有。
穿越大氣層時都會承受高熱,因此通常不會有大件的殘骸留下,墜落地面時亦因地球約70%表面是海洋,尤其是南太平洋一帶,所以殘骸造成地面生物或財物損傷的機會很小。
但追求更大的安全保障的話,人為介入效果更佳。
在圍繞地球的太陽同步軌道運行了大約5年的風神衛星,原本還有數周便會耗盡燃料。在距離地球數百公里的高空,並非完全真空的狀態下,衛星仍會因為大氣攝動,最終順其自然地再入大氣層。
但歐洲太空總署選擇主動出擊,並驗證技術。他們利用風神殘餘的燃料,分開數個階段向衛星發出改變軌道的指令,令衛星軌道逐步下降,在歐洲時間周五下午發出最後指令,終令風神在南極洲上空再入大氣層,達到預期效果。
有太空專家指,過往只有美國太空總署的天空實驗室,即國際太空站項目前,美國自主控制的太空站曾嘗試控制其軌道,以達致再入大氣層的目標位置及效果,不過當時是逼於無奈,因實驗室的軌道不斷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