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男童豪花9萬元「課金」手遊 家長投訴終獲「特別處理」
【有線新聞】消委會今年首三季接獲31宗與網絡遊戲相關的投訴,雖然較去年同期減少約24%,但當中涉及「課金」爭端並非全部個案消費者皆可退款。其中一宗有家長在不知情下,兒子20日內「課金」90,000元購買手機遊戲虛擬道具,另有個案則牽涉帳號被盜及遊戲「合服」後體驗受損,消委會建議政府引入網絡遊戲監管機制。
投訴人梁小姐稱13歲的兒子需經常上網課,因而未有多加留意他長時間使用智能裝置,亦未有為其裝置安裝家長監控功能,不知兒子已沉迷手遊。直至她收到90,000元的銀行月結單,才揭發兒子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登入她的網上銀行帳戶,並轉帳至兒子自己的電子支付工具錢包中。這9萬元中有約59,000元是利用電子支付工具在應用程式商店平台消費,而餘下的31,000元則是兒子直接在手機遊戲中課金。
未成年玩家墮消費陷阱 經調解後獲退款
得悉事情始末後,梁小姐曾向相關遊戲開發商要求退款,惟最終僅獲退4,000元,但仍未能補償巨額消費損失,加上她認為兒子未有成熟心智為自己行為負責,電子支付工具及應用程式商店平台對於未成年人士相關保護不足,包括允許他們開戶及付款,因此向消委會尋求協助。
雖然支付平台指「服務協議」註明如用戶未滿18歲,需促使父母注意協議內容,並被視為已閱讀及同意協議條款,加上所有付款均梁小姐兒子確認,故此不會安排退款。消委會遂協助梁小姐與應用程式商店平台作調停,獲「特別處理」安排一次性的退款59,000元。及後遊戲營運商再同意作「特別安排」,退款31,000元,梁小姐終成功取回90,000元。
帳號被盜、遊戲合服非退款理由
但並非所有投訴個案都可成功解決,例如有投訴人稱遊戲帳號被盜,遊戲中的裝備和道具都被轉走,損失約24,000元。更有個案指遊戲中的兩個不同的伺服器合併,因投訴人的角色「掛機」時間與另一伺服器的玩家不一,嚴重影響投訴人的遊戲體驗,惟上述兩宗個案皆未獲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