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再現供銷社 惹民眾恐慌
【有線新聞】內地供銷社快速崛起,引發不少網民的恐慌,擔心計劃經濟捲土重來。有學者表示,新型供銷社已經不具備公共服務的特性,對於重返計劃經濟的看法是政治化的誤讀。
近日,一則招聘啟事在內地引起很大迴響,屬國務院轄下單位的「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據報要招聘3000多名公務員,在全國農村開設5萬間供銷社,消息令不少人聯想到「糧票」、「大鍋飯」等歷史名詞,甚至有人質疑是否要走計劃經濟的回頭路。但有內地學者認為,這是政治化的誤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新中國設立的前30年,你可以看到再偏遠的農村都有農村的供銷合作社,這個體系是屬於滿足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務的體系,這個體系在改革開放之後,因為市場經濟的發展,這個體系就解體了。那麼現在來講呢,因為國家確定了擴大內需是戰略基點,因此我不認為它是跟過去的人民公社的大食堂是相提並論的,這種誤讀我覺得是不符合事實。」
張燕生認為新型供銷社應該會是市場經濟引領的供銷合作體系,以配合內循環為主的經濟模式。張燕生:「農村的新型供銷合作系統的建立,完全是市場經濟和盈利性的供銷合作體系,實現起來很難做到全覆蓋,掙錢的地方就有,不掙錢的地方就沒有,所以它不是一個滿足基本需求的公共的新型供銷體系。」
不少民眾亦質疑,供銷社的出現會對普通超市、商店的經營帶來困難,亦會與總理李克強提倡個體戶經濟產生矛盾,有專家就表示,市場經濟無法避免競爭和矛盾,但要將矛盾管控在合理範圍內。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產生矛盾是免不了的,只是矛盾是否能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比如說在市場上面進行良性的競爭,只要有競爭就有矛盾,但是這個矛盾是不是能夠在一個公平、公開的環境、平台上面進行。也許供銷社保證的是基本的、價格便宜但是質量不是很好的,那麼也沒所謂,形成一個市場的兜底,收入比較低的人士能夠買得起便宜貨,但是他買好的、高等的,他還要去一些高等的超市、商超,這樣可能形成一個差異化的市場分配格局。」
他相信就算供銷社的管理層級的人士或為公務員,但前線銷售、配送人員會按照企業方式招聘,不可能佔用公務員編制,這也是與舊時供銷社最大的不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