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為腦機接口技術醫療價格單獨立項
【有線新聞】腦機接口技術應用前景廣闊,國家醫保局為相關技術醫療價格單獨立項,待各地落實政策,收費即有規可依,有人建議到真正臨床使用時應加強審查。
浙江一名77歲癱瘓病人單憑「意念」,成功在白板上寫出文字。全靠專家在他腦中植入芯片,通過微小的電流,令腦細胞和電腦「互動」,實現「腦控寫字」,與正常人的書寫速度只相差零點幾秒,準確率更高逾九成。浙大腦機調控臨床轉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健民:「半侵入式的它在腦電的汲取,是最最精準的,我們來攻克最難的解碼手指精細運動,外傷、中風、漸凍症的病人,他能夠來控制外部的機械設備,能夠寫出他想要的字。」
靠辨識腦電波再用意念控制機械臂,專家相信技術發展下去,能讓失語者重新說話、盲人重見光明。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劉定坤:「我們讓患者給他拿到這八個不同的位置,然後我們會算一個時間來評估他使用腦接口的情況,目前患者他平均能夠在十秒鐘時間內,把水瓶或者說我們的物件拿到指定的位置。」
腦機接口技術有非侵入式,利用頭皮表面的裝置偵測大腦活動訊息,好處是安全性高和容易操作,但偵測到的質量水平相對較低。至於侵入式的做法,要植入芯片,大腦有損傷風險,而且涉及開腦手術,需要列入醫療清單。有人擔心腦電波被讀取和記錄或會構成私隠問題,甚至有機會改變大腦活動模式,影響人的性格行為,產生身份認同危機,建議臨床使用時要加強倫理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