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臨床專家被授予國際中風領域臨床醫學最高獎項 獎項設立以來首次有亞洲科學家獲獎
【有線新聞】中國臨床科學家、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和團隊,獲頒國際卒中領域臨床醫學最高獎項,是首次有亞洲科學家獲得。團隊改寫了中風患者的治療方案,大幅降低患者復發率和致殘率。
國際卒中大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中國臨床科學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和他的團隊獲得的殊榮被認為是國際卒中領域臨床醫學的最高獎,亦是獎項成立34年來首次由亞洲科學家獲得。
卒中俗稱中風,王擁軍和北京天壇醫院科學家團隊找到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兩種抗血小板藥聯用的中風治療方案,解決腦血管病、溶栓治療藥物短缺問題,改寫全球診療指南,將缺血性中風患者復發率由11%降低至6%,單計中國就可減少近百萬患者復發。
團隊還透過影像學和人工智能技術,將中風發作後接受溶栓治療的時間從4.5小時增加至24小時,意味著九成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有機會得到溶栓治療,並在不增加顱內出血風險的同時,降低患者致殘率至8.8%。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在中國,我們建立了一個中國的臨床研究網絡,大概2,400家醫院。這兩千多家醫院水平都要好,才能做出好的研究。這個獎項說明至少在這個領域,我們是領跑國際的。」
過去30年全球科學家在中風相關領域作出了12項突破性研究成果,當中王擁軍團隊貢獻了5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