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西水東調」水資源配置工程正式通水
【有線新聞】廣東珠三角「西水東調」水資源配置工程正式通水。每年供水超過17億立方米,惠及3200多萬人,除了可解決東部地區缺水問題,支撐經濟發展,亦為香港提供應急備用水源。
西江水周二上午流經新建的廣州南沙區高新沙水庫,標誌著這項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地下調水工程,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正式通水。
工程全長113.2公里,西起西江順德鯉魚洲,東至深圳公明水庫,年供水17.08億立方米。由7萬多人花上4年半時間,耗資354億元人民幣建成。工程最大難度是在五、六十米深的地底安裝水管,穿越8處地鐵、16處江河湖海。相比在地面安裝水管,可以少用大約2萬畝土地,面積相當於一個深圳前海。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迅速發展,珠三角東部地區常住人口和經濟佔廣東全省68%和74%,但水資源僅佔43%。通過「西水東調」可以惠及3200多萬人,解決廣州、深圳、東莞等大城市,生活生產缺水問題;提供雙水源保障;同時亦為香港提供應急備用水源。
在高新產業集中的南沙,工程每年增加供水5億多立方米,滿足當地產業未來20年發展需要,包括高耗水量的芯片業務。
半導體公司負責人李家:「水質的穩定性對於芯片產品影響很大。經過處理後的超純水,對於各種離子含量,達到了萬億分之一的要求。有了充足和優質的水源,公司未來的發展得到充分的保障。」生產商預計,每日用水量可以從1500立方米,提升至超過6000立方米,打破提升產能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