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解禁福島等日本5縣的進口食物 專家擔心會有殘餘輻射物質
【有線新聞】台灣宣布解禁包括福島在內等日本5縣進口食物,預計2月下旬生效,是自11年前日本311大地震後首度恢復進口。蔡英文總統表示不會進口核子食品,但有專家仍然擔心會有殘餘輻射物質,呼籲當局加強把關。
日本2011年3月發生大地震引發福島核電廠輻射洩漏事故,同月25日台灣宣布禁止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5縣食品進口。台灣的行政院周二就宣布,解禁這5個縣的進口食物。發言人羅秉成表示,有鑑於日本11年來採取比國際標準更嚴格管制措施,相關食品風險下降並漸見成效,加上世界各國已陸續放寬或解除對日本相關管制,所以決定解禁。羅秉成稱:「我們無可迴避日本提出的合理訴求,決定合理調整對日本食品,長達十一年的管制措施,以新代舊,三原則三配套,力求穩健,排除障礙,解開纜繩,跨出一步。」
三原則是指回歸科學檢驗、比國際標準更嚴格,並為台灣民眾食物安全把關。而三配套就是,在有關安排由「禁止特定地區進口」改為「禁止特定產品進口」,針對具有風險的食品會要求提供「輻射證明」與「產地證明」,而5個縣食品都會於邊境逐批檢驗。
台灣的蔡英文總統在社交網發文,重申當地不會進口核子食品。不過有專家仍然擔心食物會有殘留的輻射物質,所以把關很重要。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銫-137的半衰期是30年,鍶-90的半衰期高達29年,所以我們還是不可大意。」台灣有家長團體要求衛福部為相關進口食物加註標示,並希望當局在未加註標示前,須確保食物不會在校園售賣。有學校代表就表示,受成本所限,當地中小學營養午餐主要以台灣肉品及食材為主
用到進口食品機會不大,但仍希望教育部門訂出較嚴格規範,以讓學生吃得安心。
而彭博社報道指台灣此次恢復進口,是為了爭取日本支持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有助台灣減少對大陸經濟上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