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臘味店推出多款創新臘腸產品 冀香港開設臘味餐廳、煲仔飯店
【有線新聞】「秋風起,吃臘味」,秋天吃臘味是廣東人的入秋儀式感,在中山,一間過百年歷史的臘味店運用創意,將臘味推廣到國外,打入年輕人市場。
臘味是經過臘製的肉食,以臘腸最為普及,分割切粒、拌料腌製、漏斗灌腸、針皮刺孔、札草分段、索繩懸掛、清洗去脂、烘乾晾晒,這八項最傳統的工序是製作廣式臘腸的行業鐵律,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山市黃圃鎮是廣式臘腸發源地,在這裏有不少家庭式經營的臘味店,葉浩波自小在臘味中長大,如今從事臘味製作業已經超過20年。臘味店第四代傳承人葉浩波說:「五到六歲左右(入行),因為我最記得、印象最深的情況,就是擔着小板凳,(用手)在板台上做臘腸。」
時至今日,雖然製作臘味的工序超過七成已經機械化,產能提升四倍,但傳統手藝或面臨失傳。第四代傳承人決定設立臘味文化體驗館,除了介紹臘腸歷史,更即場展示整個人手製作流程。葉浩波表示:「因為我們會一代一代去傳承下去,將黃圃臘味文化傳承下去,我自己亦會親自教授,傳授這技藝給下一代或下下一代。」
臘腸的靈魂不是肉而是酒,葉師傅說不同地方口味都不同,以香港而言,較喜歡用玫瑰露酒製成的臘腸,而在廣東地方用汾酒製成的臘腸較受歡迎。現時臘味店推出多款創新產品,包括即食臘腸、即熱臘味煲仔飯,全因為看到新一代的口味截然不同,亦因此打入國外市場。臘味店第四代傳承人王顯韜說:「我們會推出迎合年輕群體的生活習慣的產品,放普通的礦泉水,不需要熱水,內有加熱包,它會成為一個煲仔飯,頭菜臘味煲仔飯的形式。」
這間臘味店的臘腸出口最多的地方就是香港,王顯韜看好香港市場,未來打算在香港拓展臘味餐廳。「我感覺到香港最多就是燒臘店,其實在旺角一條街中,起碼一段路、一個路口就有三至四間燒臘店,甚至我們希望有機會在香港開設煲仔飯店,因為其實我們到香港很多不同的煲仔飯店都需要排隊,我們都覺得香港消費群體目前仍健康。」
王顯韜表示,為了打破「秋風起食臘味」的說法,更特意整理推出臘味食譜,列出多款菜餚,包括臘味九大簋菜式,讓消費者一年四季都可以吃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