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首次在南海1500米深海底發現明代沉船遺址
【有線新聞】國家文物局召開記者會,通報在南海1500米深海底發現明代沉船遺址的考古進展。
在北京,中國國家文物局舉行記者會,公布「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主要關於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的考古成果。
今次是內地考古團隊首次在1500米深海發現明代沉船遺址,亦是首次在同一海域發現古代出航和回航的古代商船。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鍵:「所發現的文物種類,對於我們所做過的水下考古來說是非常豐富的,它不僅是器型多,而且包括瓷器的品種也多,有這種青花瓷器、有單色釉,也有這種釉上彩,以及這琺華器,甚至還包括這種金屬器,反映了當時這種對外貿易輸出的時候,是一種非常繁榮的行為。」
水下考古工作者通過海洋物理探測、載人潛水器水下調查、三維影像和激光掃描記錄等技術,確認了兩處沉船的保存狀況,提取出水的瓷器、陶器、原木等有近580件。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鍵:「這個在以前我們力量所達不到,但是借助於中國這種海洋科技和科技水平的一個提高,我們可以在千米級的水下去發現沉船遺址,這個也是一個世界性的發現,也是非常突破的。」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館表示,沉船遺址保存相對完好、文物數量巨大、年代比較明確,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另外,記者會亦還通報了漳州元代沉船遺址和威海甲午沉艦遺址的考古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