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低物慾生活成熱潮 專家指疫情改消費模式
【有線新聞】 近年內地愈來愈多年輕人選擇低消費生活,有學者指由於過去幾年,很多人都經歷過收入大減甚至失業,大大影響了他們的消費意慾,長遠對經濟增長會帶來不利影響。
家居博主Luke:「這個基本上是所有我的春秋冬衣服,還有加上我身上的一件。」
「家徒四壁」的Luke,曾經是個購物狂,去年來到北京後,開始減少消費,捨棄多餘無用的物品。
家居博主Luke:「因為家裏都塞到很滿了,這次回北京我就想嘗試我能不能夠留給多一點的時間給生活上,而不是說被這種物質所綁架。其實我剛剛開始做的時候,有一些思想上的壓力,例如去超市買草莓,那位秤重的大姐看了我一眼,我當時候覺得,是不是我做了哪裏有點不太好,但是之後我發現買10顆草莓只要5元 多,然後一頓吃了五顆草莓,其實剛剛好,於是我就不再在乎別人對我的眼光了,我只要自己開心,跟據自己的需求去消費及購物。」
好像他這樣選擇減少消費的年輕人,在內地愈來愈多,在社交平台就有不少人分享如何買便宜貨,只追求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其中在豆辦討論區,一個36萬人的消費降級群,就討論了吃飯省錢,挑戰一萬元花一年等,一度成為熱門話題。有學者分析過去數年,疫情加上全球局勢不穩,改變了不少消費者的偏好。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過去偏好是對未來預期特別好,也是更多消費奢侈品,更多消費一些不必要的場合和場景,現在我把這些慾望壓下來、低物慾,就把消費品從原來的奢侈品級別降到甚麼呢?降到必需品的級段上。」
他指出目前消費已經佔全國GDP的60%以上,但預計今年三、四季度消費增長,會因消費行為改變而減慢,提醒生產商不要過於樂觀。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如果說低物慾和降級性消費下降的話,你可以想像,拉動GDP增長65%左右的利具也可能會下降,所以這對宏觀管理是比較大的壓力,所以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兩個政策之間怎麼組合,就變成了一個挑戰。」
他又說消費模式一般兩至三年會有一個循環,即使有合適的財政政策,讓消費者重拾信心,消費模式亦可能要到,明年年底才能徹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