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受傷不懂表達家長怎應對?醫生講解縫針如何避免留疤痕
現代家庭生兒育女往往一個起兩個止,父母自然特別愛惜。《有線健康》邀請小兒外科專科醫生廖思維,分享假如小朋友受傷,家長第一時間應如何應對處理,而小朋友如要縫針,又應如何避免留有明顯疤痕。
港童多「鈍性創傷」
兒童在家居或戶外意外受傷,是常有的事。小兒外科專科醫生廖思維表示,過去兩年多疫情期間,兒童平均都比疫情前少外出,因而家居意外也有所增加。「一般最常見的兒童意外受傷,是頭頸面部或手腳四肢的創傷。其實香港的兒童算是幸運的,一般所見都是鈍性創傷(Blunt injury),而絕少有刀傷、槍傷等穿透性創傷(Penetrating injury)。」廖醫生說。
兒童受傷家長首要保持冷靜
兒童意外受傷和成年人最大的分別,是受傷的若是幼童,可能不太懂得表達,所以作為家長或照顧者,首先要保持冷靜,觀察受傷兒童整體的情況,評估傷勢程度,「例如他的呼吸、神志,以及能否清晰說話等。若無大問題,跟著就要觀察傷處的情況,包括表面有沒有明顯傷痕,有否出血。若是四肢受傷更要小心觀察有否骨折的情況,包括傷處有否腫起,甚至出現變形。」
廖醫生提醒,即使比較輕微的意外受傷,也可能會有表面傷口,這時最好家中有生理鹽水及消毒紗布,可清洗後按壓傷口,止血後再觀察傷口情況,若傷口比較大和深,應考慮由醫生處理。
「因為受傷的部位若是比較大和深,一般都會建議縫針,替傷口消毒後迅速縫合,就可減少傷口發炎的機會。但兒童很多時未必可充分合作,可能需要在監察麻醉或全身麻醉下進行縫合,減少兒童對手術的恐懼,以及保障手術的安全及縫合後的效果。」
兒童縫合傷口後應減少曬太陽
為兒童縫合傷口的另一特點,是需要考慮外觀問題。廖醫生表示,因為兒童受傷部位常見是在頭頸面部,在手術縫合時會選用比較幼細的針,並且把皮膚逐層縫合,這樣可將對兒童外觀的影響減至最低。
「至於康復期,一般來說兒童的康復和愈合會比成年人快,但這並不代表不會有明顯疤痕。例如小朋友碰傷額頭,出現長和深的傷口,即使愈合得快也可能會留有疤痕,而且隨著年紀疤痕會變得更闊。所以兒童一旦做過縫合,對傷口的照顧很重要,手術後一段時間應減少曬太陽,做好護理,適當塗搽去疤藥膏等,對減少疤痕都有幫助。」
(全文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