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塞奶」痛過生仔!中醫分析5大原因+2招改善
有過「塞奶」經驗的媽媽都會說:「塞奶痛過生仔!」母愛偉大,餵哺母乳是媽媽想對孩子好,但媽媽可能就要承受塞奶之苦,究竟塞奶有哪些成因?又可以如何改善或避免?中藥又有沒有幫助?《有線健康》邀請了中文大學中醫碩士、註冊中醫倪詠梅,分析塞奶成因及改善方法。
其實,「塞奶」即「乳腺炎」,中醫稱之為「乳癰(音:翁)」,是很多初生嬰兒母親面對的問題。患者的乳房會因為乳汁堵塞而又脹又痛、乳汁難以暢順排出、甚至摸到一粒粒硬塊;一旦發炎,更會發燒發冷、感到異常疲倦、周身骨痛等感染症狀。
塞奶之痛,要親身經歷過的人才知道。明明人人都是這樣哺乳的,為什麼有些人最終會塞奶導致乳腺炎呢?
從中醫的角度看,塞奶可分為外因和內因:
外因:
【1】不小心讓寶寶咬破乳頭,令乳房受感染;
【2】沒有定時排空乳汁,令乳汁積存,日久化熱成為膿腫;
【3】按摩乳房時方位不對,用力過猛,反而令乳房受傷,影響乳腺通暢。
內因:
【4】燥熱——中醫認為,乳房屬足陽明胃經,乳汁為氣血所生化,產前產後大量進食辛燥補品、肥膩食物都會導致胃熱旺盛,乳汁偏向濃稠易結塊,較難排空,易於發炎。因此一旦出現塞奶徵兆,就要停服魚湯、豬腳薑等補品。
【5】情緒壓力——乳頭屬肝經,中醫認為「肝主疏泄」,包括情緒及乳汁的疏泄。如果哺乳期出現壓力、不愉快事情、甚至是產後抑鬱,都會影響乳汁的疏泄,易於壅滯而結塊。
2招預防改善
要預防塞奶,首先要勤於排空乳汁,盡量熱敷後找出合適的角度,用雙手由乳內向乳頭推,不要完全依賴吸奶器;另外埋身哺乳時可嘗試不同的姿勢。用藥方面,金銀花、蒲公英、路路通、王不留行等藥都可疏肝清熱,治療乳癰。實際使用前,請先諮詢註冊中醫師。
(全文完)
推薦閱讀
😊 為生活增值 Like 👉有線生活FB
💪 睇健康貼士 Like 👉有線健康FB
🔔 接收最新生活資訊 follow 👉 有線生活IG @icable.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