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果嶺隧道鑽挖泥水噴海面 土拓署稱已受控 專家疑未填好鑽孔、不損安全
茶果嶺隧道上周六鑽挖期間有泥水滲出湧上水面,土木工程拓展署指情況在幾小時內受控,鑽挖工程已恢復,有土木工程師形容情況罕見,但相信不會影響隧道結構。
「有鯨魚啊有鯨魚啊。」近日網上片段見到在茶果嶺對出水面有黑色液體噴湧,時強時弱,過程維持至少一分多鐘。
土木工程拓展署證實事件上周六上午10時許發生,附近水域正進行茶果嶺隧道鑽挖工程,相信泥水是從一個已灌漿回填的早期地質探孔滲出,工程團隊已即時安裝隔泥幕圍封,海面於當天中午前回復正常,工程已恢復。
有土木工程師指興建海底隧道前一般都會在海床探土,採集土壤了解地質,事後應填補相關鑽孔以便鑽挖工程進行;今次事件可能是由於有未完全填好的鑽孔在隧道路徑上出現,令鑽挖工程進行時所用的高壓氣體透過鑽孔夾雜泥漿從海底湧出,形成類似噴泉。他認為事故不會影響隧道結構安全。
工程師學會會長卜國明 :「當隧道鑽挖機一直向前行,後面一直在組裝隧道永久結構。如果外面有一個鑽孔貫穿上下一個弱點,我們只需控制壓力小心地通過,接著做好一個永久的混凝土結構。一般的隧道鑽挖機直徑可達十多米,這個弱點只是一個三、四吋未填好的洞,所以應該對永久結構沒影響。」
茶果嶺隧道是繼屯赤隧道後本港第二條在海底以鑽挖形式興建的隧道,卜國明指比起沉管鑽挖較省時、對環境傷害較小,認為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應繼續採用;挖掘工程通過鑽孔所在的位置後其實毋須刻意補回鑽孔,只是日後工程人員應提高警覺,提防同樣意外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