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寶珊道山泥傾瀉逾百死 土力工程處引新技術監察地下水位 自動排積水減風險
【有線新聞】政府在曾經發生山泥傾瀉的半山寶珊道引入新技術,透過實時監察地下水位和用排洪管道排走積水,減低山泥傾瀉風險,成效如何?
上星期一場「紅雨」引發西貢北潭路一段山泥傾瀉,幸好未有造成傷亡。不過50年前,秀茂坪及半山寶珊道同一天發生山泥傾瀉、多幢房屋倒塌,138人死亡、69人受傷。慘劇後,政府成立土力工程處管理斜坡安全,他們發現寶珊道地下水位偏高,削弱山坡穩定度。為了減低山泥傾瀉風險,當局80年代起在寶珊道安裝百多條水管,疏導地下水;2009年鋪設了兩條排水隧道,增加排水效率;兩年前更引入新技術,精準監控地下水位。
土力工程處副處長(港島)張秉業:「儀器量度水壓之後,就可以透過互聯網技術將數據立即傳送至我們系統,由水壓推算出地下水位。入面自動排水閥是會開關,去控制水位至一個合理水平。」
如果雨勢太大,工程人員可以手動開啟這些水閥,將過多雨水排走。不過技術並非適用於所有斜坡,要避免傷亡,保持警覺十分重要。
張秉業:「希望市民下次目睹山泥傾瀉發生,千萬不要留下來,更不要留下來拍照。市民愈來愈覺得這件事不是一個災害,到突然發生的時候,他們會很震驚、不知怎辦。」
他說市民可以瀏覽斜坡安全網站,查看山泥傾瀉的高危地點,盡量避免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