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署引入機械人應對水浸 元朗擬建防洪壩 可抵「200年一遇」暴雨
【有線新聞】本港即將踏入雨季,渠務署今年引入一系列機械人應對水浸隱患,並計劃在元朗興建防洪壩,可以抵禦200年一遇的暴雨。
每小時排水量高達800立方米,連續8小時工作,這部造價大約百萬的「龍吸水」配備履帶應付複雜地形環境,能爬上樓梯或30度斜坡,應付馬路、地下停車場的水浸。這系列機械人是渠務處今年引入的好幫手,可以高效排水、無線控制,加快處理水浸災區,今年雨季會投入服務。
渠務署署長莫永昌:「(降雨量每小時)100毫米或以上,覺得就要採取行動,屆時會考慮是否要出動機械人,因為機械人目前只有4、5部。全港遇到大暴雨如何分工、如何排優次,是我們今年需要學習的地方。」這部「𢳂得鳥」是渠務署最新引入最細小一款清理淤泥的機械人,可以在地下暗渠操作,而且不受潮汐影響,隨時可以出動。
署方指雨季前已完成檢查容易水浸的地點,而經過前年9月的「世紀黑雨」後,更新了渠務設施的設計手冊,可以抵禦200年一遇暴雨,包括這條元朗明渠。署方正在這裏興建長60米、高6米的自動防洪屏障,減少后海灣海水經山貝河倒灌風險。
渠務署總工程師(工程管理)何家儀:「當明渠下游的水位到達一定程度時,防洪壩會自動關閉,阻止海水進入元朗明渠的上游,影響元朗市中心。如果同時出現暴雨,雨水泵房的排洪泵亦會啟動,將明渠上游的雨水排放至下游,減低元朗市中心水浸風險。」連同超級排洪泵、明渠氣味改善等工程,整個計劃耗資46億元,預計2030年落成。
署長又表示今年極端天氣下的緊急應變隊伍,會增加20隊至180隊,並增加20個巡查點,定期檢查和清理水浸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