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玉雕手藝刻出兩代情 子承父業憑創意守住傳統工藝
【有線新聞】許多人有佩戴玉器的習慣,但隨著時代變遷,玉器雕刻這門手藝逐漸被機器取代。要守住傳統手藝,不只需要堅持,還要加多一點創意。
「玉不琢,不成器」,璞玉需要經過匠人的一雙巧手,反覆琢磨打造,才能夠展現出它的價值。玉石雕刻師傅談洲生:「要觀察玉石的顏色、紋理來切割它,切割後就輪到沖胚,你要做這個形態,畫完之後就切割沖胚。沖胚後譬如你製造壽桃,切割後是方方正正,你透過沖胚把它弄圓,在圓形內想做枝葉,用雕刻技藝做出一塊葉,所以雕刻後又要打磨、露水、出水、拋光,那件成品才會製成。」
要造出一件好的玉器絕對不容易,稍有出錯就有機會前功盡廢,而玉器製作很多時候都是依靠玉石本身的天然條件。玉器加工的最高境界,並不是破舊立新,而是因材施藝。談洲生:「玉必有工,玉不琢,不成器,工必有意,有個寓意。那個寓意必定是吉祥,做出來一定要做一個圖案,讓別人戴上時舒服、健康。因材施藝是很重要,當你選擇一件好的石材,它的顏色已經有一半相似,再加上你自己的手工會事半功倍。」
要堅守傳統手工藝並不容易,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還差點讓談師傅被迫放棄他的手藝。幸好他的兒子談浩然願意接手,讓這門傳統手藝得以承傳。除了跟爸爸學習傳統玉雕技藝外,他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新元素,讓傳統手藝變得更時尚。玉石雕刻師傅談浩然:「因為這一個本身,一般傳統佩戴是用繩,不是用金屬。金屬加上玉石,會讓它更容易在日常可以佩戴。我設計新式的玉,其實展現玉石本身的價值。那個設計就會讓你不斷接觸皮膚,接觸的時候就會愈戴愈油潤,客人觀賞我作品的時候就會見到多些玉石背後的價值,反而不是欣賞雕刻的美感。」
「黃金有價、玉無價」,談浩然說每塊玉不只獨一無二,背後還記載著不同的故事,一代一代地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