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審批機制五新藥獲批 有鏢靶藥成本降三成 盧寵茂:歐美、內地藥廠均考慮
【有線新聞】「1+」新藥審批機制推出約一年,醫務衞生局指已取得成果,有獲批藥物成本下降三成,市民可用更便宜的價格購買使用。
「1+」新藥審批機制去年11月推出,藥廠如果有新藥用於罕見病和癌症,取得藥物監管機構的註冊許可便可申請在香港註冊,截至上月底,已有五款新藥獲批,本月起擴展至所有新藥。九龍東(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市民期望好藥平用,如何有更快和更多選擇讓藥物來港,促進價格下調,避免要過境看醫生買平藥?」
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我們首隻『1+』新藥已達到這個效果,它是轉移性大腸癌鏢靶藥。這隻藥物進入醫管局名冊,第一是更快(可以使用),第二通過議價來貨價降低了三成,最終市民只需以標準費用、在醫管局看病的15元已經用到,由每月可能原本五位數以上的藥費減到15元。」盧寵茂指藥物審批牽涉質量和安全考慮,必須做好把關,又說不論是歐美或內地藥廠,只要有好藥都會考慮。
而為應對流感季節,政府九月開始新一輪疫苗接種計劃,至今已接種113萬劑次,有議員擔心醫管局員工接種率只有五至六成。選委會界別議員管浩鳴:「如果政府把疫苗說得這麼好,但醫管局同事特別是醫護接種率不是很高的話,對市民說服力有多少呢?我覺得有些矛盾。」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鄧耀鏗:「我們每星期都有總監會議,就每間醫院個別情況甚至院內每個部門,如果接種率偏低,我們會有針對性措施,如果同事不明白和不理解,都會有專門同事到場講解。」
他說今年公私營共預留約220萬劑,強調供應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