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公開「嫦娥六號」採樣過程 揭月背土壤成份比例
【有線新聞】嫦娥六號採樣近日發表了主要研究成果論文,央視又首次公開了樣本的近距離畫面及研究過程。
人類首次在月背採樣,今年6月由中國的嫦娥六號探測器帶著1,935.3克樣本回地球後,多位探月工程及天體化學等研究專家首次發表了對樣本的研究成果。
岩屑碎片主要由玄武岩、角礫岩、黏結岩、淺色岩石和玻璃質物質組成,佔30%至40%的玄武岩中主要礦物包括輝石、斜長石、鈦礦和鐵礦等。研究比對的3個樣本中斜長石含量都是約32%,普通輝石、易變輝石和斜方輝石分別佔19.7%、10%和3.6%,前兩者都是單斜晶體,後者則為斜方晶體,簡單來說這兩種晶體都不是正立方或長立方形,但保留其中一面或全部三面的直角對稱性。
研究又進行了化學分析,顯示樣本中除了約一半化學成份是組成一般沙礫的二氧化矽外,相對於美國阿波羅和蘇聯月球任務採集的樣本,嫦娥六號樣本的鐵氧化物成份較高,鋁及鈣的氧化物則較低。整體容積密度、即堆積密度為每立方厘米0.983克,低於以往美蘇探月和嫦娥五號,主要介乎1.1至2.1的範圍,顯示採樣位置艾特肯盆地一帶的土壤大致較其他月球土壤更鬆散。
嫦娥六號任務工程副總設計師李春來:「密度比嫦娥五號的樣本要小,很可能這是輕質礦物,就是比較輕的礦物比較多,它的堆積密度比較小,這說明它可能裡面一個是含有輕質礦物;第二個就是比較鬆散,鬆散代表甚麼地質意義,代表它的太空風化是甚麼作用,這個後面得繼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