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2023|「腦機介面」助癱瘓者重新邁步 冀最終藉意念操控電腦
【有線新聞】對於肢體癱瘓的人,2023年是充滿新希望的一年。
例如這位荷蘭人,因為單車意外令脊髓受傷,雙腿已經癱瘓12年,但瑞士這項研究令他可以再次站起身走路。原理是在大腦植入「腦機介面」,再在脊髓植入電極,令患者大腦的指令可以繞過脊髓受損部位,直接用意念控制雙腿。類似原理亦成功應用於癱瘓的手臂,將電極植入頸椎,令這位9年前中風、左臂癱瘓的女士恢復部分活動能力及握力。
腦機介面的潛力不只於此,說的是馬斯克創立的Neuralink,已經獲美國當局批准,正在招募癱瘓人士,接受大腦植入晶片的臨床實驗,目標不只是再次控制肢體,甚至是用意念控制電腦。
醫學帶來新希望,但環境污染就帶來新的隱憂。微塑膠對健康的潛在威脅過去一年開始浮現,有英國學者發現海鳥首當其衝,出現一種新疾病「塑膠沉著病」—— 腸胃因為長期受微塑膠刺激,反覆發炎甚至結痂,影響消化能力。另一項研究發現,實驗室培植的人腦細胞,在塑膠微粒刺激下一樣會發炎,證明微塑膠足以引致腦細胞死亡。
人類的肉體很脆弱,機械人就沒這個問題。過去一年鋼鐵身驅繼續進化,例如人型機械的代表作「阿特拉斯」,在最新的示範之中已經做到找出指定物件並轉交人類,中途更懂得克服障礙,為自己鋪橋搭路。想像如果人工智能和機械人結合,令人工智能擁有「身體」,人類生活會有多大改變?
不過在地球生存的不只人類,最後我們回顧動物世界的新發現。無獨有偶,有兩種睡眠習慣好有趣,首先是象鼻海豹明明用肺呼吸,但會在海中一邊閉氣一邊入睡,任由身體自然下沉,順便避開獵食者;至於帽帶企鵝,在繁殖季節為了保護雛鳥,這種企鵝每次睡眠平均只會入睡4秒,但一日會睡數千次,將睡眠時間碎片化。原來人類世界的打瞌睡,對動物而言可以是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