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非遺」手托木偶粵劇漸式微 76歲師傅:繼續撐、不放棄
【有線新聞】在香港有超過300年歷史的手托木偶粵劇是本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這種表演藝術日漸式微,但業界說會繼續撐下去。
「情惆悵意淒涼,枕冷鴛鴦憐錦帳,巫雲鎖斷翡翠衾寒。」今年76歲的陳錦濤是手托木偶粵劇的傳承人,自小受父親薰陶,年幼時接觸手托木偶,之後就並肩作戰超過半個世紀。陳錦濤:「我在8歲、10歲接觸手托木偶,直到現在,應該接觸手托木偶有60多年,因為我父親都曾經做過這行業,但他不是全職,我在40多年前就全職做這工作。」
廣東手托木偶是古老木偶品種之一,可以分為兩大流派,分別是中山派和東莞派,兩個流派都曾活躍於珠江三角洲、香港及澳門等地方,手托木偶劇主要在打醮期間或廟宇重修開光時上演。
木偶戲與粵劇早期的發展就有著很密切的關係,兩者的演出劇目、音樂等大致相同,以前的全職藝人都好像陳錦濤一樣,既能模仿鑼鼓聲,又能一邊控制木偶,一邊唱戲。陳錦濤:「廣東手托木偶在數百年前並不是以粵劇演出,但粵劇我們稱之為做人戲,人戲稱廣東手托木偶的戲班,就稱為師傅班。」
但由於願意入行的人不多,風光一時的廣東手托木偶亦日漸式微,陳錦濤都覺得很唏噓。陳錦濤:「廣東手托木偶其實傳承了我們廣東粵劇及民間藝術融為一體,但它沒有辦法得以傳承,主要是入行的人太少,其實可能這是自己的思想是鍾愛這文化,而且藝術這文化對於自己及社會來說都是有益,所以就不願意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