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消費成新氣象 內地青年「痛定思痛」撐小店 拒爆買:以前很不划算
【有線新聞】內地近來興起「反向消費」一詞,指的是有別於過去追求名牌來佬貨的「衝動消費」,改為認真挑選平、靚、正本地商品的「理性消費」,不少傳媒、評論員均認為是新一代越來越節儉、提倡可持續購物,更注重物品本身價值,更可歸納出「衣、食、行」三大方面。不過,對於「反向消費」說法同時掀起網民熱議,不少人直指理性消費只因為變窮了。
品牌改打「奧特萊斯」牌 折扣貨更受歡迎
在衣(購物)方面,網絡上可見越來越多品牌都打上「奧特萊斯」(即Outlet)名號促銷,其中運動品牌Nike在杭州下沙的Outlet店最近打出低至5.5折,店內折扣商品都被搶售一空。有折扣店的負責人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明言年輕人不再熱衷價格高昂的商品,反而講求實用性、性價比,形容當年輕消費者開始貨比三家,甚至購買折扣商品的時候,「一種反向的理性消費方式就出現了」。
在食方面,以往服務長者為主的社區食堂則出現「網紅化」,每出現關於「社區食堂」的帖文,就會有不少年輕留言「希望X(地區)也盡快開業」、「請問X(地區)有嗎」、「乾淨又衛生,吊打外帶」。至於在廣州華立學院飯堂,更有檔主因為學生經濟條件欠佳,堅持不加價而被承包商罰款300元人民幣(約323元港幣),引來大批學生為「撐小店」蜂擁而至,直言食堂人流適中、價格便宜又好吃。
海底撈也擺夜市檔 出行爆買改為深度遊
除了正餐吃飯,零食業亦深受「反向消費」影響。有媒體報道,南京28歲市民張曉蘭路過車站附近商店時,都會觀察店舖是否正進行打折促銷,「以前我也是盯新品、盯品牌,後來發現對我這種『饞嘴貓』來說,那種方式很不划算」,她自言已改變思路,「哪家做活動、價格低就去哪家買,這樣真的能省不少錢,還能淘到品質不錯的零食」。就連火鍋界巨頭海底撈也打入夜市攤,在山東、河北等地夜街擺攤賣毛血旺、小酥肉等。
出行方面,日、韓等地以往華客爆買更是「盛況不再」,旅客更注重「深度遊」,相信就連香港市民也明顯察覺到。有線新聞早前亦採訪一名深圳旅客,每一至兩星期就會來香港「漫遊」。而據央視報道,內地在中秋國慶假期首3日,即9月29日至10月1日,國內旅遊出遊人次達3.95億,按年上升76%;國內旅遊收入逾3,422億元人民幣(約3,686元港幣),按年增長1.25倍。
官媒指回歸理性 網民:多年交足「智商稅」
官媒中國日報「觀天下」18日以「年輕人開始反向消費了」為題撰文,表示相對於過去大手大腳、容易受網上購物節等營銷套路影響的「野蠻消費」,消費者開始意識存錢的重要性,不再單純認為「貴就是好」,在追求品質的同時也注重剛需、實用性和性價比,而且假期都不出國旅遊,而選擇留在國內消費。文章強調「反向消費」並非不消費,而是在經歷各種消費營銷後開始回歸理性消費,如改買減價或二手貨品、善用共享服務、以租代買、不買進口貨改買國貨等。
不過,有網民對這個「創新說法」不賣帳,認為消費者是因經濟下行壓力而節儉了,「說直白就是沒錢了」,也有人認為是不再盲目於雙十一促銷「掃貨」,「反很多人不是缺錢,只不想被消費主義割『韭菜』」。有人亦認為是民眾近年對消費權益有所提高,爆買這麼多年已交足「智商稅」,形容是「一場傳統文化覺醒和消費自信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