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天下|內地高考「內卷化」 重讀人數飆升 專家:緩解靠縮窄城鄉收入差距
【有線新聞】內地很多高考生為爭取更好成績入讀全國重點大學會選擇重讀,令近年報考高考的人數持續上升。有意見認為,內地的「內卷」現象推前至高考,高考生之間的競爭愈來愈激烈。
不論日夜,這班同學都忙於溫習,每晚11時放學後,仍然書不離手。阿張參加2024年高考,考獲530多分,以750分滿分計算,他覺得自己表現失準,決定重讀,但他認為高考愈來愈難,反覆操練都未必考到理想的成績。阿張:「受不了,也得受得了,其他還有甚麼方法嗎?畢竟時代的發展,隨著教育的普及,愈來愈多的考生加入,肯定是競爭比較大。」
內地在1950年代推行高考,成為學子向上流動的階梯。1999年全國高校擴大招生規模,更多農村和低收入家庭的年輕人通過高考考入大學。
安徽省毛坦廠中學以高強度教學見稱,近年入大學率較高,吸引大量外省學生報讀,今個學年收生超過2萬人,較去年多了8千幾人。不少也是來自江西、甘肅、湖北等農村和小縣城,部分家長甚至來陪讀。毛坦廠鎮居民黃阿姨:「那誰人都想自己小孩子出人頭地,我們現在小孩少,肯定要把他培養成有用人才。」
近年小鎮積極發展教育產業,帶動了陪讀經濟,黃阿姨與其他鄉民一樣改建自己的房屋,出租予外來學生和陪讀家長,由務農成功轉型。出租房屋是居民重要的收入來源,圍繞學生和陪讀家長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每年的消費總額超過2億元人民幣。
有學者認為過去數十年內地城鎮化,大量農村人口到城市打工,收入能支付下一代到城鎮上學,寄望他們考上大學,在城市就業過上更好的生活。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王丹:「是社會政策向城市的傾斜,那大學文憑才能帶來白領工作,所以才造成了愈來愈『卷』,千軍萬馬都要去考試,考大學,對不對?教育實際上是受到整個的社會經濟狀態的影響,才發展成這樣『內卷』的。」她認為要緩解教育「內卷」,城鄉必須更均衡地發展,縮窄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