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曇石文化」 引證遠古人類依賴海洋發展文明
【有線新聞】內地考古學家一直致力研究中華文明起源,而新石器時代的各類文化,為民族起源提供許多線索。其中在福建沿岸就有曇石文化,引證了遠古人類如何依賴海洋發展文明。
曇石山遺址位於福建東部沿海,更被列入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之一。所謂曇石文化,其實在一次偶然下,當地村民修補閩江防洪堤壩時,挖出許多古舊奇特的瓦罐、石器及骨器。經考古人員反覆研究,相信這批石器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
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館長董平說:「我們曇石山遺址是1954年就發現的,發現完以後到目前為止,歷經了10次科學考古發掘,曇石山遺址證明了五千年前,在福建這個地方有屬於我們自己的新石器時代的文明,而且我們這個文明是帶有海洋性特徵的。」
這種海洋性特徵,是指早期人類依靠生產工具、物品而演化出來的生活方式。這種特徵亦引導著後期在這裏生活的其他族群,同樣以靠海食海的環境下,使用貝器、貝產、貝刀,突顯出當時的人依賴海洋經濟。其中陶釜是曇石山文化中最典型、也是出土數量最多的陶器。考古人員在其中一個墓葬,就出土了18件陶釜。
董平說:「陶說明甚麽?說明陶釜在早期的人類,就已經知道陶釜要分門別類煲湯,煲出來的海鮮才會精美,而且我們陶釜當中還有火燒的痕跡,再一次證明了火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因為有了火,大家會燒湯以後,人類的健康水平生活品質得到很大的提升。」
考古人員認為,曇石文化可追溯至五千多年前,福建沿海已經一直有人居住。而曇石文化,不僅是代表先秦時期閩台兩岸海洋文化的源頭,亦說明了中華文明多元起源學說的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