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禁藉諧音等發布「不良信息」 網民批審查太嚴、形同「文字獄」
【有線新聞】內地微博周三發公告稱,將對微博內利用諧音和變體字等「錯別字」發布不良信息的違規行為,展開集中整治行動。不過這個公告一出,迅即在網上引發極大爭議。
公告稱,為了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和維護文明健康的社區生態秩序,將會對微博內利用諧音字、變體字等「錯別字」發布和傳播不良信息進行整治,包括加強清理排查這些違規行為,建立健全的平台用語管理機制,完善關鍵詞識別模型,又會透過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加強宣傳等方式,引導用戶規範使用漢字等。微博呼籲用戶在參與討論時,要文明表達觀點,規範使用漢字,又歡迎舉報違規內容。
這份公告一出,引發了用戶議論紛紛。有不少網民認同微博做法,認為互聯網世界的確存在很多借助諧音字,宣傳色情、暴力等,相關做法既有效打擊這些違規行為,亦可保護包括未成年人在內的群體。
不過更多人就反對這樣做,這些網民稱微博官方應該界定清楚何謂不良訊息。亦有網民分享親身經驗稱,無論是微博發文還是在網絡直播留言,連一些非常普通的字眼,譬如「錢」要改寫成「米」或者「馬內」,「秒殺」改成「秒秒」,否則直接將它們寫出來,都會被系統自動過濾刪除,改用諧音字、變體字是迫不得已。更有人形容此舉如同「文字獄」,批評微博的審查機制太嚴格。
事實上,內地不少牽涉敏感字眼的消息,在網絡直接發表,都會自動遭網絡系統封鎖。例如早前引起廣泛關注的河南村鎮銀行維權事件,不少網民發表相關文章都被刪除,於是有人就在留言中,以諧音字「荷蘭」代替「河南」發文,最終順利避開系統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