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空站實驗樣品已交付並展開研究
【有線新聞】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上的科學實驗樣本,返回地球後正在大連展開研究。科學家發現太空輻射會損害基因,研究數據相信有助,將來的在軌長期生存和載人登月任務。
夢天實驗艙艙外的生物學暴露裝置,由大連海事大學設計,並聯合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共同研制。第五批實驗樣品返回交付後,交由大學的環境系統生物研究所作分析,當中包括線蟲、微生物和植物種子實驗盒。這些秀麗隱桿線蟲,用來探索太空環境,對人類發育、生殖、衰老等機制與影響。大連海事大學環境系統生物學研究所教授趙磊表示:「出現了明顯的DNA的損傷,以及相關分子的變化。除此之外我們在這個基礎上,也篩選到了一種抗輻射的藥物。我們用了這個抗輻射藥物之後,就發現它的壽命和生殖的改變,它的損傷效應會出現一些緩解現象。」
實驗有助於為人體生物輻射損傷,遺傳變異、輻射防護藥品製備,以及輻射風險生物學評估提供技術支撐。大連海事大學環境系統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孫野青表示:「比如說像核電站的洩漏,那它在環境中也是一個長時間的暴露。那麼這種暴露,往往就拿不到地面對照的樣品。一旦出現這樣的事故,我們怎麼樣去防護、怎麼樣預警,對於將來地面的輻射風險防護是有用的。」
中國太空站是於今年6月,首次開展艙外輻射生物學暴露實驗。專家指相關數據對中國航天員在軌長期生存,載人登月等具有重要意義,而隨著技術發展,將來或有機會採用其他動物,進行實時在軌或月球上的監測。